“不就一个人的事情吗?晓晓,你这个月的奶茶我包圆,你们放心,我绝对服从安排!蒋师兄指东我绝不往西!”计宁急忙表忠心。
“晚了。”楚晓晓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坚决,“课题已经启动,经费和计划都报上去了。你现在想加入,除非杨教授特批。不过我看悬,教授最讨厌这种朝三暮四、立场不坚定的人了。”
计宁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他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就听见门口传来声音。
“哟,计师兄?又来体验我们‘养老组’的轻松氛围了?”王超夹着笔记本电脑,一脸戏谑地走进来。
紧接着,何子健和刘阳也前后脚回来了。看到计宁和桌上的奶茶,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
刘阳拍了拍计宁的肩膀,语重心长实则暗爽地说:“计宁啊,别想了。我们现在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啊不对,是‘上了高速火箭,下不来了’。你还是安心搞你自己的课题吧。”
何子健推了推眼镜,补了一刀:“根据博弈论和机会成本原理,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后悔是无用的情绪投入。”
计宁看着这团结一致、对自己“严防死守”的四人组,知道自己是彻底没戏了。他哭丧着脸,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办公室,那背影萧瑟得像是被秋风扫过的落叶。
他走后,王超哈哈大笑:“你们看到他那表情没?跟丢了五百万似的!”
楚晓晓撇撇嘴:“活该!谁让他当初不信教授,信谣言。”
刘阳感叹:“不过说真的,现在想想,当初要是他留下了,说不定还真没我们这么好的氛围,计宁这家伙有点朝秦暮楚,听到风就是雨。”
何子健点头:“团队信任和稳定性,是科研产出的重要保障。”
计宁已经走到走廊上,一步三回头,究竟是谁,是谁说的养老组,害了他的前程。
夏院长一直惦记着杨平这个五人课题。一方面,他期待着杨平能再创奇迹;另一方面,他又实在放心不下——就五个人?还大多是新人?这真能行吗?他主要还是担心杨平吃亏。
可他上次被杨平一句“院长,您不懂科研”给怼得有点心理阴影,不敢再直来直去地关心。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迂回”的、充满“领导艺术”的考察方式。
这天下午,夏院长背着手,踱着方步,仿佛不经意间溜达到了课题组的办公室门口。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敲了敲敞开的门。
蒋季同第一个看见,立刻站起来:“夏院长,您怎么来了?快请进。”
办公室里其他四人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起身问候。
“没事没事,你们忙你们的,我就是路过,顺便看看。”夏院长摆摆手,视线在办公室里扫了一圈。
嗯,环境不错,挺整洁,就是……人确实少了点。五个工位,坐得满满当当,连个空位都没有。角落里堆着一些试剂箱和资料,显得有点拥挤。
“怎么样啊?教授们,工作还顺利吗?”夏院长开始了他经典的“绕弯子”开场白,“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研究所的后勤保障还到位吧?”
蒋季同作为代表,礼貌地回答:“谢谢院长关心,都很顺利,唐顺主任对我们非常支持。”
“哦,顺利就好,顺利就好。”夏院长点点头,踱到刘阳的身后,看着他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序列比对和复杂的软件界面,眼皮跳了跳,“小刘啊,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刘阳老实回答:“院长,我在分析第一批‘增强子’候选分子克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二级结构影响了组装效率,我正在调整设计。”
“哦……二级结构,好,好,这个很重要。”夏院长似懂非懂地点头,又溜达到楚晓晓旁边。
楚晓晓的屏幕上正是那个让计宁崩溃的细胞因子风暴风险评估模型,各种公式、参数和模拟曲线交织在一起,堪比航天飞机的控制界面。
“小楚啊,你这个图……画得挺复杂啊。”夏院长试图找一个安全的切入点。
楚晓晓解释道:“院长,这不是普通的图,这是我们初步构建的体外安全性评估模型,用来预测我们设计的分子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强度。”
“预测?哦!预测好!凡事预测立,不预测废!有前瞻性!”夏院长找到了能夸的点,赶紧肯定了几句,心里却在嘀咕:这模型靠谱吗?看起来比所里买的那些商业软件还复杂……
他又看了看何子健那堆成小山的文献和王超电脑上旋转的病毒抗原三维结构图,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有点不够用了,毕竟普外科出身,干这么多年行政,读博士那会的科研功底现在估计早就没了。
最后,他走到蒋季同旁边,压低声音,用一种“咱俩自己人”的语气问道:“季同啊,你们……真就五个人?没在外面偷偷招什么顾问、专家之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外科教父请大家收藏:(m.2yq.org)外科教父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