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写新书,忘记了更新,抱歉!抱歉!】
光阴荏苒,一晃过去了大半年,宝鼎三年的初夏时节来临了,青州北海郡,这里是张铉的发家之地,同时也是大周帝国最大的牲畜产地,除了马和羊不如草原外,其他牛、骡、驴等大牲畜的产量都是天下第一,而隔壁东莱郡却是造船业和渔业发达,每年各种各种船只制造和海货产量也是天下第一。
一支由数千人组成队伍正在北海郡官道上缓缓而行,张铉坐在马车内,望着两边的麦田和农房,心中感概万分,当年这条官道两边数十里内荒芜人烟,人们都藏身在几座重要的城池内,一晃过去了五六年,官道两边已完全变了样,大片大片的麦田一望无际,此时正是麦子由青转黄之时,微风拂过,麦浪起伏。
远处小河边矗立着巨大的风车,再远处便是错落有致的村庄,房舍大多是新建,白房黑瓦映衬着远方的魏巍青山,格外令人赏心悦目。
“陛下要不要去农舍喝杯茶,歇息片刻?”
陪同张铉出行的是淑妃裴致致,她看出张铉心中的感概,便笑着建议去找个地方喝茶歇脚。
张铉点点头,他是想问一问民情,这时他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规模颇大的茶庄,他顿时想起当年他曾经在这里歇过脚,便令道:“前面那座茶庄,朕要去哪里休息片刻。”
立刻有数十名骑马疾奔而去,先一步去布置安保措施,不多时,张铉乘坐的马车在茶庄前缓缓停下,几名侍卫领着茶庄主人迎了上来。
茶庄主人是父子二人,前面是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带着儿子上前跪下行大礼,“小老儿拜见皇帝陛下!”
张铉示意侍卫扶他们起身,又注视他片刻笑道:“朕应该见过老丈,对吧!”
“正是!”
老者激动道:“陛下当年去齐郡时,小老儿刚刚修起两间草屋,陛下来草屋里喝过水。”
“对了,只是朕忘了你姓什么,当时还有你老伴,儿子好像上山打猎了。”
“小老儿姓王,老伴前年过世了,这就是我儿子。”
老者拉过身后儿子,“这就是我儿子,现在已经不打猎了,在家耕田种地。”
男子再次躬身行礼,“小人王赞参见皇帝陛下!”
张铉见这个男子长得颇为健壮,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军人气质,便笑问道:“你从过军吗?”
“小人从过军,累功做到校尉,去年在江夏作战时伤了一目,目前已卸甲归田,不过小人还在郡民团中任校尉,刚刚集训回乡。”
张铉这才注意他其实只有一只眼,如果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他又看了房子,点点头道:“当年还是两间破草屋,现在确实五间青砖大瓦房了,变化很大啊!”
“这是小人用立功赏赐的钱修建,另外在村中还有一座宅子,这里只是父亲做小买卖的茶庄。”
“既然是茶庄,那朕也坐坐吧!”
张铉又对侍卫道:“不用进去了,天气这么好,就在外面棚子下喝碗茶。”
侍卫们很快在凉棚下铺设了席子和坐榻,张铉带着太子张廷以及陪同他出巡的杨师道、裴弘等人都坐了下来,而几名女眷以及侍奉宫女则去房间里休息喝茶。
片刻,老头端来了刚煮好的新鲜山茶,张铉笑道:“我记得当时王老丈是第一个迁来的人吧!”
“小老儿确实是第一个迁来的人,当时官府出台一个规定,居住在县城以外者,每户送五亩宅地,小老儿就是受这个诱惑而来,现在看来很明智,第二年就取消了,小老儿这五亩宅地现在至少值三百贯钱,而且还是靠近官道最好的一个位子。”
“现在迁来的人多吗?”
“陆续迁来不少人,我们这和村庄叫做东河庄,现在至少有两百户人家了,喏!那就是我们村庄。”王老头一指远处的村落笑道。
这时,王老者的儿子也端了几盘茶点,”陛下,这些都是用山货做的点心,虽然粗糙,却是本地特色,陛下可以尝一尝。”
“这是什么做的?”张铉拾起一块雪白的小蒸饼问道。
“这是用山药做的饼,放了点蜂蜜,就叫山药蜜饼。”
“原来如此!”
张铉将饼推给儿子,“这个不错,尝一尝。”
张廷尝了尝,点点头赞道:“又细又软,真的不错!”
张铉又端了两盘点心给他,这才问王赞道:“郡里的民团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大概有八千人左右,在夏收前和秋收前各训练十天,冬天则训练一个月,我们益都县民团人数最多,有三千人,分六个营,小人负责其中一营,民团士兵都是附近的乡亲。”
“除了训练,民团还做什么?”张铉又问道。
“还有就是冬天兴修水利,当然,几乎所有的人都要参加,但民团是主要劳动力,另外,民团还要联防稽捕盗贼。”
这时,裴弘快步走上前,低声道:“陛下,那边有几个老人想见陛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山战图请大家收藏:(m.2yq.org)江山战图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