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郡兵营寨
营寨依托于原本的构造,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外表粗犷。
营寨门前设立了望塔,拒马等防御设施。
原本被公孙颜一路犁出的缺口上,重新立起了营帐。
这种营寨设立在城中的情况下。
赵云对帐下军士管束极严,其中关押俘虏的辎重后营更是重点看顾对象。
其中一个帐中,张合正穿着深灰戎服,坐在胡凳上。
就这样正对着门口,发呆一样看着外头淅沥沥的雨帘。
赵云并没苛待他,没有将他关押在囚车牢笼里,反而给予了他足够好的待遇。
吃喝拉撒,洗漱更衣治疗,除了不允许出这营帐。
似乎料定了他不会跑,甚至看守之人都很少。
张合也确实如人所料,乖巧的呆在营帐中。
这次由他主导、一手谋划的任务失败。
损兵折将,不但塞外部族损失极大,还折了刘和、鲜于银等人。
张合是个极懂巧变之人。
他先从韩馥,后又从袁绍,本就地位尴尬。
以袁绍脾性,自己此番失利,没有当场自裁,反而束手就擒,已然丢尽了他的脸面。
袁氏自己怕是再回不去了,那顺势降了有何妨?
人活着才能有未来,从来都是张合的人生哲学。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投,战争之于张合不过是一个工作。
跟谁工作还不是工作呢。
因此在被俘之后,机智的他迅速的在心中酝酿了一套说辞。
如果赵云劝降,他该如何体面的矜持点头。
然而,张合一直没有等来劝降的人。
他像是被遗忘在这后营之中。
接连数日,数着雨滴过日子。
这样的等待,对于张合这样的聪明人,反而是十分折磨的。
心中可以预想出无数种糟糕的可能。
想着,他面上露出几分郁郁。
正在此时,一个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呱噪的声音行来。
“儁义,来吃饭了。”一个面容勉强算得上端正的男人冒雨走来。
他的手中端了一只大海碗,上头用自己的衣袖遮挡着,但还是淋了些雨进去。
张合斜斜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但伸手接过了碗。
他此次行动,袁绍并不那么放心,便遣了一个可信之人来,虽名为他的部将,实则还有督军职责。
此人便是这位文扶,文都尉。
未曾想,眼前这位所谓可信之人的文都尉,却比他张合还懂巧变,还投得快。
瞧他营中自由进出的样子,显然适应良好。
张合不搭话,只接了碗筷,将筷子擦了一下,便开始往嘴里扒饭。
被忽视的文扶也没有动怒,事后回想,他也知自己投降丢人,应该被鄙薄。
但他并不后悔,面对那种玩意,多坚强的人才能慷慨赴死?
他此时只想迅速的,拉到一个同样投降的小伙伴。
他自来熟的从张合的营帐中,搬来一张小马扎,看着张合扒饭,道:“儁义,你说这赵都尉军中,究竟有多富裕?才能叫士兵一日三餐,吃上盐,时不时还有肉?”
文扶既降,原本的都尉之职自然全部撸光,因他投降态度好,暂在军中领了都伯一职。
这也是他称张合字,而不是称其官职的原因。
张合嚼米饭的腮帮一顿,垂眼瞧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碗。
碗中压的满满当当的米饭上盖着当季的青绿蔬菜,旁边还搭着一勺酱烧豆腐,一只油亮的鸡腿。
文扶的问题,他也同样不解。
但他不想同文扶说话。
张合一直在等待一个说客,第一日见时,他本以为文扶就是那个前来劝降的说客。
若是,张合就顺势投了。
然而,眼前这人如同妇人一般日日唠叨,却绝口不提招降之事。
见张合依然是那副死模样,文扶心中也难受。
若能劝降张合,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功劳。
然而他不愿开口说话,文扶只当他是忠义之辈,这招降之言,实在无颜说出口。
只想着再多磨两日,寻个绝佳时机。
两人便因这样的因着一个小小的误会,僵持许久。
张合就在这样沉闷的气氛中,听着雨声,把一海碗饭食全部塞进了肚子里。
咽下最后一粒米饭时,忽听远处传来踢踢踏踏的声音。
一个披着蓑衣的甲士行来,对张合道:“张将军,若是用好了饭,可去一趟中军营帐,有故人在等你。”
故人?
他在辽西能有什么故人?
张合心中疑惑,还是立即站起身,整理了衣冠。
然后扔下文扶,接过那甲士递来的蓑衣,大步走了出去。
行至中军大帐前时,张合看清眼前景象,脚步猛的一顿。
只见大帐前,百数衣衫褴褛的俘虏跪在雨中,趴伏在泥泞里。
衣着相貌,有袁绍军,也有胡人。
不知是冷还是畏惧,每个人都面上青白。
张合心中喜悦顿时一消,无数不好的念头重新充斥胸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三国:她携无限物资搞基建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三国:她携无限物资搞基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