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产生的震动,像一颗在星球皮肤下炸开的深水炸弹,以地震波的形式向整个火星传播。
而部署在数千公里外的地震仪指针疯狂地摆动,记录着这次行星级的叩击。
世界仿佛在这一刻毁灭了一般,整个火星变成了一颗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星球,宛如褐矮星一般。
如果有人此刻能站在另一个星系,那么他会惊奇的发现,原本只是单恒星的太阳系,此刻变成了双恒星系,另一个亮度迅速增加的‘太阳’,会映入他的眼帘,被所有的仪器设备记录下来。
.....
站在二楼的观察廊上,徐川静静的注视着那毁天灭地的撞击。
虽然说这仅仅是通过量子超算模拟出来的画面,但在采集到的详细数据与各种超级模型的支持下,它不说完全等同于不久后即将展开的真实撞击改造,也相差无几了。
然而这绚烂无比的画面并未在他的眼眸勾起多少的波澜,让他更为关注的,是这次模拟撞击实验所产生的各种数据。
地震波速衰减变化、火星全球应力场图谱、地震能量叠加状态、火星地幔流体外核对流速度.....
一项项通过无极量子超算中心模拟撞击计算出来的数据才是真正了解这颗红色星球蜕变到了怎样程度的关键。
就像地震波速衰减变化与火星全球应力场图谱这两项数据,它们具有相当强的关联系。
能量可以传递,但是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是会消耗的,这是初中物理学知识。
比如能量转化过程中,部分能量会以热能形式散失,例如机械摩擦、电流电阻或生物代谢产生的废热。
亦或者是生物链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仅占原能量的10%-20%(林德曼定律),其余部分因呼吸消耗、未被摄取或排泄物等未被利用等等。
利用小行星和陨石撞击火星也一样。
事实上,在撞击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能量都浪费了。
真正能起效果的,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透过地壳与地幔传递到地心的能量。
而且这一部分也有很多都是浪费的,毕竟地震波的传递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这其中起激活火星内核作用的是能够在星球内部传递的实体波。
而表面波只在地表传递,难以起到能量传递的作用。
不过表面波的传递虽然无法起到激活火星内核的效果,但却可以通过它来判断撞击产生的能量传递的效率、衰减层度、地质活动等等各方面的数据。
这就像是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递的速度、效率、衰减程度都不同一样。
通过陨石撞击产生的能量波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判断。
而地震能量波的数据,又进一步的帮助他们判断火星的地壳应力场数据,以调整和修改接下来的撞击速度、能级、点位等等各种参数。
这是一场需要持续六十五天的漫长改造,不过在量子超算中心的模拟下,整个过程被压缩到了3个小时以内。
当最后一波小行星和陨石在精卫·陨石推进装置的加速上轰然撞击在火星地表的时候,整个火星已然被数十公里高的尘埃墙完全笼罩了起来,仿佛变成了一颗气态行星。
坚硬地表变成赤红海洋,环形山彼此吞噬融合,极地冰盖的干冰与水冰瞬间气化,短暂的云层在火星上空翻涌,又被后续撞击撕碎。
火星,这颗赤红色的星球在这一刻被剥夺了所有形态和色彩,只剩下一种蛮横的、翻滚的赭褐色。
只剩下了咆哮的沙尘之墙,以及那一道道在尘埃像一柄巨大的、树枝状的利刃风暴的闪电在沙暴的中间燃烧着。
......
《大国院士》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大国院士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国院士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