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了,就是重点围绕着秀才科、进士科、明算科这三科进行,培养出几个优秀的学生来。
要不然,他这学校也未必能够办得下去。你连一个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朝廷当官的学生都培养不出来,那谁还会来你这里上学呢?
只要他足够用心,可以在短期来打出自己的品牌,那么他这个学校肯定会越办越好。等到培养出足够多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能够在朝廷上站稳脚跟,他后半辈子就等着躺赢吧。
安心教学不好吗?为什么非要掺和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折腾自己?弄不好还会连命都弄没了。
他的招生广告已经打出去了,他找人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几十份,然后在泾阳县城里边到处张贴,甚至在城外也张贴了许多,就等着他的学生来报名了。
至于没有学生?这一个他倒是并不担心。
首先,他的学校是免费的,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有钱人家的孩子人家可以自己请到老师而且请的老师往往都是人家自己放心的。至于张济安,对于泾阳人民来说,纯粹就是一个外来户,至于他的教学水平到底如何,大家还不了解。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这个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都代表着一个家庭改变身份的契机。
所以他们不会拿自己的孩子来冒险。
所以,张济安干脆就将他的学生目标定位为那些穷人家的孩子,这一点实际上也是他的内心倾向。
这些孩子家里边穷,请不起老师,即便是孩子想读书也没那个条件,不管张济安教的好与不好,他们在这个时候没得选择。
只要有人给他们家的孩子教就好了,还有什么可以挑挑拣拣的?
更何况张济安这边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管中午一顿饭。
招收的学生居然还有年龄限制,十二岁以下六岁以上。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助家里干活了,对于穷人来说,这相当于一个半大劳力,舍不舍得放出来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不能怪当家长的心狠,而是因为穷人家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实在太少。
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即便能够帮助家里干活,也帮不到太多,打发到张济安这边来上学,对家里边的农活影响也不大。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超过了十二岁依然没有上过学的,那么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启蒙时机,即便是教,也教不出来什么名堂的,简直是白费力气。
至于要限制在六岁,毫无疑问这是受后世的影响,太小了不会读书,他这里又不是托儿所。
虽然说这个时代有六岁以下就可以读书的天才,比如这时候才刚刚出生的骆宾王,七岁的时候会做诗了,那六岁应该也读了不少书了吧?但是那毕竟是少数,大唐也就只有一个骆宾王。
而且招生还有名额限制,今年他打算只教五十个。
他到泾阳县来,主要还是因为需要给老李皇帝在这里配置火药。假如整天窝在学校里面改给孩子们上课,那老李皇帝知道,指不定还认为在火药的事情上他没有用心。
所以教学这事情虽然重要,但该低调的时候还必须要低调一些,免得惹来事情。
招生简章不光是将学习内容和招生条件,还有对老师的介绍,张济安对于自我表扬这件事情,毫不陌生之前他在部队给领导写讲话稿,主要是表扬别人。将这些好听的词汇都搬过来,套在自己身上,这事儿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此外还有一部分,重点介绍了秦怀道和秦守道这两个家伙,将他们作为自己成功的典型案例。这样,有人一看,跟着张济安学习几个月就能够入朝为官,这是好事啊,许多人或许就还冲着这一点来报名,至于这两个成功的往届学员家里边的特殊情况,怎么被大家忽视了。
反正大家都记住了,张济安这家伙能把一个人在半年内教的当官,这就足够了。
开学的时间确定在了二月初一号,他可以利用这十多天的时间做好准备,不至于到时候手足无措。
等到将这些计划列好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了,该吃午饭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无影雪跑进来告诉张济安,说是用有人拜访。
张济安匆匆忙忙的赶到火药司的大门外才发现,居然把这块简陋的木牌子,挡住了三位来访的客人。
张济安赶到门口,他大概能够猜到今天来他这边拜访的是何人,毕竟他才是第一次来泾阳县,对于这边的情况还不大熟悉,所以他首先就排除了有熟人的想法。
来的人正是泾阳县令张大成,跟在身后的依然是前天陪着他来的那两位地方豪强,一个是刘洪基的远方侄儿刘玉良,一个是李大亮的远方侄儿李红安。
张济安站在门口,笑呵呵道,“三位莅临火药司,让在下蓬荜生辉呀,赶紧进来,待在外边,这怎么好意思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贞观家教有点躁请大家收藏:(m.2yq.org)贞观家教有点躁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