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看着晴雯,忽然想起什么,对紫鹃低声道:“去把我那个备用的风筝拿来给晴雯放吧。”
紫鹃应声而去。不一会儿,晴雯的风筝也升空了,却因放得太急,线突然断了,风筝飘飘摇摇,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这...”晴雯呆立当场。
众人忙安慰她,说是替她带走了晦气。可黛玉望着风筝消失的方向,心中莫名一紧。
放风筝的活动渐渐散了,大家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宝玉故意落在最后,等黛玉过来。
“妹妹今日似乎不太开心?”他关切地问。
黛玉摇摇头,望着远处天空中最后几个黑点,轻声道:“只是觉得,这风筝就像人生,起起落落,终究是一场空。”
宝玉心中一痛,忙道:“妹妹又说傻话了。明年春天,咱们再一起放风筝,年年如此,岂不美好?”
黛玉微微一笑,却不答话。
二人并肩走在桃树下,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落在他们的肩头。
“宝姐姐的大雁风筝,倒是很像她。”黛玉忽然说。
宝玉点头:“宝姐姐一向稳重。”
“那我的蝴蝶呢?”黛玉侧头看他。
宝玉认真想了想:“蝴蝶美丽却短暂,不如妹妹做我的凤凰,与我比翼双飞。”
黛玉脸一红,嗔道:“又胡说了。”
他们不知道,就在不远处,宝钗静静地站在假山后,听着他们的对话,手中的帕子不自觉地绞紧。她的大雁风筝虽然稳重,却终究不及凤凰耀眼,不及蝴蝶惹人怜爱。
当晚,黛玉在潇湘馆内临窗独坐,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白日里风筝远去的景象。她提起笔,在纸上写道:
“蝶梦随风去,鸢缘一线牵。
谁知天外客,不是再来缘。”
写罢,她轻轻叹息,将纸折好,收入匣中。
与此同时,探春在秋爽斋内也难以入眠。她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一弯新月,想起白日里与陌生风筝的纠缠,没来由地一阵心慌。
侍书见状,轻声问:“姑娘怎么了?”
探春摇摇头:“只是觉得,那风筝像极了我的命运。今日与它缠绕,明日不知飘向何方。”
侍书笑道:“姑娘想多了,不过是放风筝而已。”
探春不语,心中却隐隐有种预感,她的命运,将如那断线的风筝,远离这片繁华之地。
宝玉回到怡红院,兴冲冲地让袭人备纸研墨,他要画下今日放风筝的景象。
“特别是林妹妹放蝴蝶风筝的模样,定要画下来。”他兴奋地说。
袭人一边研墨,一边试探道:“宝姑娘今日的大雁风筝也很别致。”
宝玉点头:“宝姐姐的风筝自然是大气的,只是...”他顿了顿,“不如林妹妹的灵动。”
袭人不再说话,心中却为宝钗感到一丝不平。
夜深人静,大观园沉入梦乡。只有守夜的婆子们还在低声闲聊:
“听说今日政老爷的龙风筝放得最高。”
“可惜老太太没看见…”
“宝二爷和林姑娘的风筝是一起放的…”
“探春姑娘的风筝和外面的缠上了,可不是好兆头…”
她们的对话随风飘散,如同那些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去向。
次日清晨,黛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子,望向湛蓝的天空,仿佛在寻找昨日风筝的踪迹。
紫鹃端水进来,见她如此,笑道:“姑娘还想着昨天的风筝呢?”
黛玉轻声道:“不知它们都飞到哪里去了。”
“自然是飞到该去的地方了。”紫鹃安慰道。
黛玉不语,心中却浮现一丝不祥的预感。那些远去的风筝,仿佛预示着她们不可知的未来。
几天后,宝玉来找黛玉,神秘地说:“妹妹可知那日与三妹妹风筝缠绕的是谁家的?”
黛玉摇头。
“是南安郡王府的,”宝玉压低声音,“听说他们府上正要议亲...”
黛玉顿时明白了什么,二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春日正好,百花争艳,可大观园中人的命运,却如同那断线的风筝,即将各分东西,再难相聚。
黛玉轻轻吟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忙捂住她的嘴:“妹妹又说不吉利的话了。”
黛玉推开他的手,苦笑:“你我都知,这园中的繁华,终有散尽的一天。就像那风筝,飞得再高,也终究要落下。”
一阵风过,满树梨花纷纷扬扬,如下了一场春雪。
宝玉怔怔地看着飘落的花瓣,忽然明白了黛玉话中的深意。他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声道:“即便落下,也曾绚烂地飞过。”
黛玉望着他,眼中泪光闪动:“只怕飞得太高,跌得太重。”
二人沉默相对,唯有风声过耳,如泣如诉。
《梦幻旅游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梦幻旅游者请大家收藏:(m.2yq.org)梦幻旅游者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