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月奋战,道路艰难地修至西藏日土,当地土司听闻华夏军兵强马壮,又亲眼见到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未作任何抵抗便率部投降,少数心怀异志、妄图煽动叛乱者,被迅速肃清,日土的局势很快稳定下来。
然而,高原的恶劣环境终究给征途添了阻碍。
刚修通的道路因海拔高、路况复杂,运输车辆难以通行,粮草、弹药等补给物资无法及时送达,13军在日土整整滞留了十日。
将士们每日除了巡逻警戒,便主动修整道路,可补给短缺的难题依旧如巨石压心,直到14军沿着新修的道路艰难抵达,带来了急需的粮草、御寒帐篷与药品,这份困境才得以缓解。两支大军整合后,继续向西推进修路,而后续的15军及其他增援部队则转入后勤保障工作:他们沿着道路沿线,每隔十里至二十里便修筑一处数百平方米的休息站,站内不仅搭建了坚固的营房,还配套修建了厕所与食堂,甚至储备了应急的医疗物资——所有人都清楚,寒冬很快就要降临高原,这些休息站将成为过往部队的避风港,更是维系补给线畅通的关键节点。
百万大军暂时搁置了战戈,化身成了默默劳作的工程劲旅,昔日艰险难行的古道,在无数双手的打磨下,逐渐变得平坦宽阔,雪域高原上,修路的号子声与工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壮美的征途之歌。
休整完毕后,13军与14军兵分两路,自格尔木向着西藏腹地推进。
13军133师一路翻山越岭,历经数日跋涉,终于抵达普兰县。
这座藏南小城依山傍水,青稞田顺着山坡铺展,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谷两岸。
当地土司早已听闻华夏军的威名,见大军入城时军容严整,未敢有丝毫反抗,经翻译沟通后,当即宣布投降。华夏军也信守承诺,保留了土司的部分行政权力,让当地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就在部队休整补给时,将士们意外发现了十几个日不落人——他们身着便装,随身携带武器,显然是潜入此地的。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日不落人见华夏军势大,并未反抗,乖乖上交了武器选择投降,可他们眼中闪烁的异样光芒,让在场将士都清楚,这些人绝非凡人,背后定藏着不为人知的图谋。
与此同时,13军134师正沿着错综复杂的山道艰难前行。
高原的山路蜿蜒曲折,一侧是陡峭的悬崖,一侧是湍急的河流,马蹄踏在碎石上,不时发出“咯吱”的声响,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
将士们牵着马匹,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呼吸因海拔升高而变得粗重,脸颊也泛起高原特有的酡红。经过两日的艰难跋涉,134师终于抵达目的地仲巴,可刚踏入这片区域,便察觉到了异样——城外的开阔地上,一支约一千人的军队早已严阵以待,简易的防御工事错落分布,战壕里架着机枪,炮位也已瞄准了进城的方向。
通过望远镜望去,这支军队的构成十分复杂:既有身着藏装的当地士兵,也有高鼻深目的日不落人,甚至还夹杂着不少印度裔士兵,显然,日不落人便是此次阻击的幕后主使,他们妄图借助当地势力与外援,阻拦华夏军的推进步伐。
“报告指挥官阁下,战熊发回消息,前方三十里,仲巴县城外围发现大量敌军,阵形严整,未显投降迹象!”
一名动员兵气喘吁吁地跑到134师师长面前,军帽上还沾着草屑,语气急促却清晰。
话音刚落,又一名通讯兵疾驰而来:“报告指挥官阁下,我方队伍十里外发现敌军哨探,正隐蔽观察!”
紧接着,更多的情报接踵而至:“指挥官阁下,敌方哨骑不断靠近,似在探查我军装备部署情况!”
一道道消息如同紧绷的弦,牵动着指挥部里每个人的心。
134师师长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快速滑动,目光掠过仲巴城外的地形——开阔地无险可守,敌军占据先机修筑了工事,硬冲必然会造成较大伤亡,但若拖延下去,敌军后续增援赶到,局势将更加不利。短暂思索后,他眼神一凛,果断下达命令:
“命令骑兵部队即刻出击,绞杀敌方哨探,绝不能让我军虚实暴露!命令134师一旅一团加速前进,抢占城外左侧高地,大部队保持十里间距,呈战斗队形推进,其余各单位做好战斗准备,听令发起进攻!”
命令下达的瞬间,134师如同蓄势待发的猛虎,迅速行动起来。
骑兵部队翻身上马,马蹄声“哒哒”作响,朝着敌军哨探的方向疾驰而去——他们胯下的马匹并非新疆战马,而是特意调配的高原矮马。
此前,新疆马随部队抵达高原后,因难以适应高海拔环境,时常出现缺氧乏力的状况,别说冲锋陷阵,就连正常行走都困难重重,无奈之下,部队只得更换为高原矮马。
这种马体型虽小,却耐力惊人,能在缺氧的高原环境中灵活穿梭,恰好适应仲巴一带的地形,而敌方骑兵骑乘的,也正是同款高原矮马,速度不相上下,一场惨烈的哨探绞杀战,即将在雪域高原的开阔地上拉开帷幕。
骑兵们俯身贴在马背上,腰间的马刀随着颠簸轻轻晃动,目光锐利如鹰,紧盯着前方出现的敌军哨骑。
“驾!”
一声令下,马匹奋力向前冲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长长的黄龙,双方距离迅速拉近,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
喜欢我以红警踩列强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以红警踩列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