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说热就热起来了。永明电子的厂区里,几棵老槐树倒是撑开了一片绿荫,可惜挡不住空气里那股子躁动。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交头接耳,眼神时不时往办公楼那边瞟——那儿刚换了主人,小麦电子科技集团的老板徐大志,今天正带着他的人在里面转悠呢。
徐大志这人,二十出头,个子不高,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又稳又快,身后跟着的邹英得加紧步子才能跟上。
“邹英啊,”徐大志在一台看着有些年头的注塑机前停下,手指抹了一下机器边缘,看着指尖几乎不见灰,满意地点点头,“永明这套老设备,保养得倒是不错,比咱们总厂里那些嗷嗷叫等着喝油的新家伙还利索。”
“是的,徐总,”邹英赶忙接话,翻着手里的文件夹,“根据初步清点,永明的固定资产折旧程度比我们预想的要低不少。尤其是这生产一车间,老师傅多,规矩守得严。”
徐大志没立刻接话,背着手继续往前走,穿过机器嗡嗡作响的车间。工人们或低头操作,或偷偷抬眼打量这一行人,气氛有些微妙的紧张。直到走出车间后门,来到相对安静的厂区内部道路上,他才又开了口,话头却猛地一转:
“对了,你赶紧安排一下,下周三,把所有管理人员,甭管是咱小麦的几个电子厂,还是永明、红光那边留下来的,全都给我叫到总厂大会议室去。一个都不能少。”
“好的,徐总,我回去就发通知,协调场地和议程。”邹英一边应着,一边在心里飞快地罗列待办事项——会议室预订、通知拟稿、人员名单核对……千头万绪。
走着走着,徐大志忽然慢下脚步,侧过头,像是随口一问,眼神里却带着考校的意味:“邹英,你心里琢磨过没有?外边不少人说咱们步子迈得太大了,风险高。你说说,我为什么非要下这么大决心,把永明和红光这两家,连家底儿都给端过来?”
邹英心里打了个鼓。她知道这个问题迟早会来,也私下想过很多标准答案。她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回答:“是为了扩大咱们的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三家公司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也能互补,整合好了,市场占有率能上一个大台阶。”
“嗯,说得在理,但没说到根子上。”徐大志目光投向远处,“规模、资源、渠道,这些都是死的,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真正金贵的,是藏在这些东西后面的人。”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正对着邹英:“永明厂,别看他设备老,可车间主任杨明那个人,搞生产管理是一把好手,最擅长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能把成本控得死死的。红光那边呢,几个搞电路研发的工程师,是真正的顶尖好手,脑袋里装的都是宝贝。咱们小麦技术团队靠自己培养,猴年马月才能冒出这样的人才?现在好了,一把全搂过来了。”
他看着邹英有些恍然又有些震惊的表情,语气加重了几分:“你给我记住了,甭管是企业,还是别的什么,发展的关节眼儿,归根到底就在‘人’字上。坐在办公室里划拉战略的高管,车间里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都是宝。用好了,他们就能给你创造奇迹;用不好,再好的家底也得败光。”
邹英听着,只觉得心里某处被猛地敲了一下。徐大志这话,朴实,却带着一股子穿透力。她郑重地点头:“徐董,我明白了。人才是活的水,企业是渠,水活了,渠才能成气候。”
“对喽!就是这个理儿!”徐大志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你悟性不错。所以下礼拜那个会,重点不是听我做报告,是要让几家的人打破隔阂,坐在一起,互相认认脸,透透气。这整合啊,就像是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光靠蛮力下令不行,得把大家的心气儿拢到一处。”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邹英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句歇后语,觉得再贴切不过。这位看似太年轻的老板,心里头揣着的,可是精细的绣花功夫。
夕阳开始西沉,给厂区的建筑和道路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边儿。徐大志带着邹英和永明分厂厂长赵宏宇,登上了永明厂区里那栋五层办公楼的顶楼天台。
视野豁然开朗。脚下是排列整齐的厂房、仓库,纵横交错的道路,远处还能望见属于小麦集团乐天电子分厂和原红光电子的一片片厂区。晚风拂面,带来一丝凉爽,也暂时吹散了白日里的喧嚣和浮躁。
“摊子是真铺开了。”赵宏宇扶着栏杆,语气里带着点感慨,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徐董,几家合并,这人头多了,心思也杂了,后续的整合,难度不小啊。”
徐大志双手撑在水泥栏杆上,身体微微前倾,眺望着这片已然连成一片的电子产业版图。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
“难度肯定有,而且不小。”他的声音平稳而坚定,“哪有一口就吃成胖子的好事?人心归拢,需要时间,需要方法,更需要咱们自己做出个样子来。但是你看,”他伸手指向那一片片沐浴在夕照中的厂房,“咱们有最好的生产基础,有快要冒尖的技术,现在又有了这么多宝贵的人才。只要咱们自己别先乱了阵脚,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我坚信,小麦电子科技集团,一定能闯出个比今天辉煌十倍,甚至百倍的明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