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狗屯的清晨,依旧是被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唤醒,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炊烟和黑土地特有的醇厚气息。王谦从自家热炕头上坐起身,听着窗外熟悉的声响,看着透过窗纸照射进来的、带着暖意的阳光,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身下是坚实温暖的土炕,不再是冰冷摇晃的木筏甲板;呼吸间是故土的芬芳,不再是咸腥潮湿的海风。回家了,真真切切地回家了。然而,当他习惯性地伸手去摸枕边那柄从不离身的、用荒岛上最好的黑曜石精心打磨的猎刀时,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又瞬间将他拉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山海岁月之中。
院子里,杜小荷已经早早起来,正用从山东带回、又在荒岛上验证过功效的虾皮,混合着自家鸡刚下的蛋,给全家蒸鸡蛋羹。那鲜香的味道飘散开来,与屯里别家传来的寻常饭菜香截然不同,引得早起溜达过来的赵三爷在院门外就抽着鼻子喊:“小荷啊,又鼓捣啥好吃的呢?这味儿,闻着就鲜亮!”
杜小荷笑着应了一声,手上动作不停。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意志,更极大地拓宽了她操持家务的眼界。那些在海岛上被迫掌握的海货处理、储存方法,那些利用有限材料烹制食物的智慧,如今都成了她持家的新本领。她甚至开始琢磨,如何将海边的一些饮食习惯,巧妙地融入东北的日常饮食里。
王念白和小守山在院子里追逐着白狐嬉戏。王念白手里拿着一个用海岛上捡拾的彩色贝壳和鸟羽串成的、略显粗糙的项链,正向闻讯赶来的铁蛋等小伙伴炫耀他在“大海里的家”的见闻,嘴里不时蹦出“玳瑁”、“飞鱼”、“猴子朋友”这些让屯里孩子们目瞪口呆的新词。小家伙的脸上,少了几分懵懂,多了几分同龄人没有的、源自非凡经历的沉稳与见识。
早饭桌上,除了常规的苞米碴子粥、咸菜疙瘩,那碗金黄油亮的虾皮鸡蛋羹成了最受欢迎的菜品。王建国和杜勇军两位老人吃得赞不绝口。“这东西好,又鲜又有营养,比光吃咸菜强多了!”杜勇军感慨道,“等开春,咱也想办法多弄点,给屯里老伙计们都尝尝。”
王谦咬了一口暄乎的窝头,就着鸡蛋羹,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远山那墨绿色的轮廓。他的心,似乎有一半还留在那片蔚蓝之上,留在那惊涛骇浪、星空导航的记忆里。他清楚地知道,山海之间的这番奇遇,已经如同血液般融入了他们的生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看待世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种改变,很快就在屯里的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
首先是狩猎。王谦依旧是屯里最好的猎人,但他的狩猎方式,悄然融入了海上的观察与应变技巧。带着黑皮和几个年轻后生进山,他不再仅仅依靠追踪兽迹和设置传统陷阱。他会像在海上观察洋流和鱼群一样,更注重分析山风的走向、不同时段动物的饮水规律、甚至鸟兽的异常行为来判断潜在的危险或机会。
一次围猎野猪,猪群受惊后没有像往常那样直冲预设的陷阱区,而是狡猾地分头窜入一片荆棘密布、难以追踪的沟壑。黑皮等人有些束手无策。王谦却并不急躁,他仔细观察了沟壑两侧的地形和风向,迅速做出判断。
“二嘎子,你带两个人,绕到北面那个坡口,弄出点大动静,但别真下去。黑皮,你跟我,带上渔网。”王谦下令。
“渔网?”黑皮一愣,“谦哥,咱是打野猪,不是打鱼。”
“试试看。”王谦没有多解释,眼神里是海上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冷静,“那沟壑南边出口狭窄,两边是陡坡。野猪被北面的动静惊扰,不敢回头,多半会从南边强行突围。咱们把渔网在两棵大树间拉开,半人高,不用指望网住它们,只要绊它们一下,制造点混乱就行。”
他们迅速行动。果然,没过多久,几头慌不择路的野猪从南边沟口猛冲出来,猝不及防地撞上了那道看似柔软的渔网!虽然渔网瞬间被挣破,但这一下阻滞和惊吓,让野猪群阵脚大乱,速度骤减,给了埋伏在两侧的猎人宝贵的射击时机。最终,这次围猎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收获。
“嘿!神了!谦哥,你这法子哪学的?”回去的路上,黑皮兴奋地问。
王谦看着那被野猪撕裂的渔网,淡淡道:“海上打鱼,有时候也得用网拦,用动静赶。道理是相通的,就看活学活用。”
除了狩猎,王谦还将荒岛上那股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劲头带了回来。屯里合作社那台老旧的柴油机时不时闹毛病,以往都得等公社派技术员来修,一耽搁就是好几天,影响磨面、抽水。这次机器又趴窝了,老张急得团团转。王谦听说后,带着二嘎子过去看了看。他虽然不懂柴油机的精密原理,但在荒岛上,连木筏都能造出来,各种简陋工具的修理更是家常便饭。他仔细观察,听声音,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油路或者滤清器上。他让二嘎子找来工具,凭着在岛上修理各种物件积累的手感和耐心,一点点拆卸、清理、安装,折腾了大半天,机器竟然真的重新轰鸣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