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栖晓踏着积雪,走到了自己的“家”门前。
他驻足,大致打量了一眼。
眼前的小宅子没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典型的乡村风,木质结构,带一个小院。
门前有几级不算高的石头台阶,将屋子的主体微微托起,有效地避免了积雪过高时直接堵住屋门的窘境。
虽然是木质建筑,但看起来并不显得单薄脆弱。
出于保暖与承受厚重积雪载荷的实用考虑,屋子的主体框架自然是有额外加固。
来栖晓迈步走上台阶,用鞋子扫了扫门前雪,掏出那串冰凉的钥匙,插进略显古朴的门锁里,缓缓拧动。
“咔哒”一声,锁舌收回。
推开木门,一股木材的味道淡淡传来。
原木风的装潢风格一览无余,墙壁用了石膏板,内部应该填充了保温防火材料,确保在寒冷中也能维持室内的温度。
视线穿过玄关,就是一个大概二十平米左右的小客厅。
因为朝南的墙面开了不小的玻璃窗,此刻冬日的阳光正毫无阻碍地倾泻进来,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堂堂的。
亮堂已经是这屋子最直观的优点。
客厅一侧是厨房,厨具、灶台、一台看起来崭新的小冰箱,所有都一应俱全。
来栖晓走过去,随手打开冰箱门,发现里面竟然颇为“贴心”地装满了各种新鲜的食材,蔬菜、肉类、鸡蛋、牛奶,种类齐全。
来栖晓走向浴室,浴室面积不小,还嵌入了一个足够容纳一人舒适浸泡的小型澡池。
“还挺享受。”来栖晓心想,浴池对于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一层还有一个小巧的卧室,看起来可以作为客房或者书房。
沿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就能瞧见空间更大的主卧室,以及一个利用屋顶斜坡的空间构建的低矮斜顶杂物间。
杂物间里,建筑的金属骨架更加明显地裸露在外。
放在东京,这杂物间就敢租你一个月几万日元。
话说回来,整个房子给人一种相当“公式化”的感觉。
像是批量生产的“样板间”,或者说“拼好房”。
提前在工厂里生产好标准化墙板和构件,再运到建筑地址上,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地拼装起来。
这样,一栋看起来不错的私家小别墅就在短时间内搞定了。
来栖晓想的没错。
在这种与世隔绝的地方,提供简单、实用、易于分配的标准化住宅,永远不会出错。
当他回到一层,来到洒满阳光的客厅里,心情相当松弛。
他翻了翻靠墙的储物柜,找到了一张看起来崭新的棉被厚实。
他掀开客厅中央那张分层桌的桌板,将棉被铺在桌子下方的框架上,然后找到隐藏在桌下的取暖器开关,轻轻按下。
很快,一股温暖的气流便开始从桌下弥漫开来。
他接着又盖好桌面,被炉就准备妥当了。
来栖晓正准备铺桌旁的地毯。
“笃笃笃...”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来栖晓进家门时,大门只是虚掩着,并未合上。
当下他正忙着整理地毯,只随口招呼了一声,示意来人随意。
悠木浅夏站在门口,稍稍犹豫了一会,缓缓推开了了门。
映入眼帘的是来栖晓将被炉准备妥当,铺好地毯的动作。
最终,她还是小心翼翼地踏入了玄关:“打扰了。”
“咔嚓!”她轻轻合上房门。
“簌——”她弯下腰,轻轻拉开保暖靴侧面的拉链,一只手扶着墙壁,另一条腿向后优雅地勾起。
另一只手轻轻用力,将靴子摘了下来,裹着厚厚黑色裤袜的纤足踩在地板上。
来栖晓铺好地毯,直起身时,正好看到她单手扶墙,优雅摘鞋的动作。
真的很眼熟。
他想。
尤其是她的姿态与脸上有些局促的神情。
与来栖晓记忆中,悠木浅夏第一次去他家,情况和眼前的场面几乎一模一样。
时间空间仿佛在这一刻产生了重叠。
来栖晓单手叉着腰,站在客厅中央,对着怯怯低头缓步走来的女孩淡淡问道:“我早餐还没吃,有点饿了,你呢?饿不饿?”
他没有继续此前的话题。
轻重缓急要分得清,一下子给现在的她灌输太多颠覆性的信息,冲击力太强,未必是好事。
眼下最实际的问题,当然是填饱肚子。
人是铁饭是钢。
而且吃饭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悠木浅夏红着脸,纠结地歪了歪头,碧色的眸子里满是不解和困惑。
这个家伙是怎么能做到如此“松弛”和“自然”的呢?
刚才在来的路上,他还用那种大胆的言语,擅自勾起了她心中翻涌的思绪,搅得她心潮澎湃。
可现在,他却像是个没事人一样。
一副阳光灿烂、热情好客的邻家男孩模样,问她要不要一起吃早餐。
真善变。
或者说,真让人捉摸不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在东京,猎杀噩梦请大家收藏:(m.2yq.org)人在东京,猎杀噩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