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服,告到管理工坊的少府属官,属官面露难色,暗示他工坊主背景深厚,此事难办。
他再告到京兆尹,状纸却被一次次驳回,理由含糊,或曰“证据不足”,或曰“意外事故,与人无尤”。
每一次被拒绝,都像一盆冷水浇在他心头那簇名为“信任”的火苗上。他跑遍了能想到的所有衙门,磨破了嘴皮,磕破了头,换来的只有冷漠、推诿和隐藏在官僚辞令下的威胁。
曾经充满希望的老匠人,眼神逐渐黯淡,腰背愈发佝偻。
他知道,他不是在对抗某一个人,而是在对抗一张无形而坚韧的网——一张由权贵利益、官场规则、人情世故织成的,密不透风的网。
主公的仁德,军师的才智,如同遥远的阳光,无法穿透这层层阴霾,温暖不到他这最需要光亮的角落。
在一个寒风萧瑟的夜晚,油尽灯枯的刘三躺在冰冷的床铺上,握着儿子残缺的手,望着窗外那一角冰冷的月光,留下了他人生最后的、充满困惑与绝望的悲叹:
“刘皇叔……是好人啊……他心系咱们……军师也有济世之才……可是……可是好的主公,厉害的军师,也……也管不住这天下的恶吏与……豪强吗?”
话音渐悄,他的手无力地垂下。
个体的仁德,哪怕崇高如刘备,个体的才智,哪怕卓越如诸葛亮,在系统性的、基于阶级利益的压迫结构面前,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刘三的悲歌,不仅是他一家的悲剧,更是蜀汉那浪漫理想的挽歌。
它无声地诉说着:不触动那承载并滋生“恶吏与豪强”的旧体制根基,任何自上而下的恩泽,都无法真正抵达它想要庇护的、最底层的生灵。
这滴血的代价,为“旧邦新梦”的浪漫,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现实的阴影。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m.2yq.org)赤火汉末魂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