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南京,梅雨缠绵不绝,如烟似雾,将整座六朝古都浸泡在氤氲水汽之中。秦淮河上画舫穿梭,橹声欸乃,船头悬挂的灯笼在雾气中晕开团团暖光,宛如梦境中的星子。紫金山头云遮雾绕,层峦叠翠时隐时现。城内的青石板路被岁月和雨水打磨得光滑如镜,倒映着白墙黛瓦、雕花木窗,以及偶尔经过的撑着油纸伞的行人。
巷弄深处,青苔在墙角、石缝间肆意蔓延,如同给这座古城绣上了墨绿色的滚边,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草木的清新,还有从人家院落里飘出的淡淡檀香。这座见证了无数王朝兴衰的古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而这场不寻常的梅雨,似乎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戚睿涵正站在冒辟疆府邸那宽敞的回廊下,他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直身,这是冒辟疆为他准备的常服。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划过身旁朱红廊柱上精美的缠枝莲木雕,感受着那细腻的纹路和木材温润的质感。目光则投向庭院之中,那里,几株芭蕉在雨水的洗濯下绿得逼人,仿佛能滴下翠来。晶莹的雨珠在宽大的叶片上滚动、汇聚,形成一颗颗饱满的水银,最终不堪重负地沿着叶脉滑落,在下方光滑的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细小水花,发出清脆而又单调的“嘀嗒”声。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月有余,从最初的惊惶、迷茫,到后来凭借对历史脉络的熟知,冒险奔赴山海关,以一番关乎家族存亡、身后名节的肺腑之言,结合对未来局势的精准“推测”,终于说动了那位手握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使其在命运的岔路口选择了归顺李自成。随后,他又辗转南下,利用吴三桂的关系和自身对历史的预知,力劝马士英、史可法认清满清残暴,竭力推动南明朝廷摒弃与农民军的旧怨,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共同应对那个即将席卷中原、带来无数劫难的更大威胁——关外虎视眈眈的清政权。
“联顺抗清的诏书已下,”他心中默想,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胸中涌动,“历史的车轮,总算被我们合力撬动,暂时偏离了那条通往深渊的轨道。至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些惨绝人寰的悲剧,或许有了避免的可能。”想到这里,他深深吸了一口湿润的空气,那其中混合着泥土的腥甜、桂花的余香、远处传来的炊烟气息,还有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难以名状的沉郁。作为穿越者,他深知这仅仅是第一步,未来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但此刻,在这静谧的雨中庭院,他竟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仿佛偷来的宁静。
身后传来不疾不徐的脚步声,打破了廊下的寂静。戚睿涵收回思绪,转头望去,只见冒辟疆手持一把桐油纸伞缓步走来。伞面是素雅的淡黄色,上面绘着几丛墨兰,清雅脱俗,与冒辟疆那温文尔雅的名士气质相得益彰。他年约三十,面容清癯,目光温和,身着天青色道袍,更显风神俊朗。
“元芝兄,”冒辟疆嘴角含着一抹浅笑,语气温和地说道,“时辰差不多了,蕺山先生刘宗周今日在城南杏坛开讲,据闻要论及‘华夷之辨’,这正是当下最紧要的议题。这等盛会,江南士子趋之若鹜,你我不可错过啊。”
戚睿涵闻言,精神一振。他这个表字“元芝”,是吴三桂所赠,取“睿涵”之“睿”的谐音“瑞”,寓意灵芝祥瑞。起初他觉得这个表字过于文雅,但时间久了,在这必须融入的环境下,倒也渐渐习惯,甚至听到别人以此相称时,会产生一种奇异的代入感。
“辟疆兄说的是,”戚睿涵点头称是,脸上露出期待之色,“蕺山先生乃海内人伦表率,其学以‘慎独’为宗,品节高洁,今日能亲聆教诲,实是幸事。尤其所讲‘华夷之辨’,于眼下时局,更是金玉良言。”他这番话半是真心实意,半是顺着这个时代文人交流的习惯。在他所学的历史中,刘宗周是明末理学殿军,气节凛然,终在杭州失守后绝食殉国,其风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如今能亲眼见到这位传奇大儒,让他这个穿越者也不禁心生几分追星般的激动。
两人并肩穿过曲折的回廊,廊外庭院中的一株老桂花树在细雨中静静伫立,墨绿的叶子被雨水洗得油光发亮,更显精神。还未走到府门,就听见一阵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只见董小倩早已等在门房处,她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换了一身鹅黄色的襦裙,裙摆上用五彩丝线绣着细密的蝶恋花图案,栩栩如生。头发梳成了俏丽的双环髻,插着一支简单的梅花银簪,淡施脂粉,明眸皓齿,显得格外娇俏活泼。见戚睿涵出来,她眼睛立刻弯成了好看的月牙,快步上前,将手中一把青竹为骨、棉纸为面的油纸伞递过来,声音清脆地说道:
“戚公子,雨虽不大,但细细密密的,从城南杏坛回来路可不近呢,还是撑着伞好些,莫要淋湿了染上风寒。”她的话语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关切,眼神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星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