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睿涵微微一怔,随即含笑接过这把还带着少女体温和淡淡馨香的油纸伞,心头不由得微微一暖。董小倩是冒辟疆妻董小宛的妹妹,性格天真烂漫,自他住进冒府以来,这位少女似乎就对他这个“来自北地的义士”格外好奇和亲近。他能感受到那份朦胧的情愫,但身为穿越者,肩负难以言说的使命,使他始终不敢,也不能有太多回应。
这时,董小宛也从内院袅袅婷婷地走出。她身着淡紫色的褙子,下系月白色长裙,气质温婉如水,眉宇间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美与书卷气。她手中拿着一件叠好的青灰色披风,柔声叮嘱道:
“辟疆,元芝,路上小心。这几日雨水连绵,听说往城南去的有些路段泥泞难行,马车也不好走。”说着,她走到冒辟疆身边,细心地为他整理了一下原本就已很平整的衣领,动作自然流露出夫妻间的恩爱与默契,俨然一副贤淑主母的模样。她又转向董小倩,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告诫:“小倩,今日杏坛讲学,皆是饱学之士,你跟着去听听也好,但切记莫要太过跳脱,失了礼数,扰了先生讲学。”
冒辟疆温和地点头,握住董小宛的手轻轻一拍:“夫人放心,我们听了讲学便回,你在家不必挂念。”
董小倩吐了吐舌头,乖巧地应道:“知道啦,姐姐,我一定安安静静的。”
三人撑开伞,步入了府门外绵绵的雨幕之中。脚下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浸润得油光水滑,清晰地倒映着他们匆匆而过的身影、道路两旁店铺的幌子以及灰蒙蒙的天空。街道两旁,店铺陆续开张,伙计们忙着卸下厚重的门板,早点摊子冒出腾腾热气,包子、烧饼、豆浆的香味与潮湿的雨雾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卷。偶尔有马车辘辘驶过,车轮碾过路面的积水,溅起细碎的水花,引得路旁的行人慌忙躲闪。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而又期待的情绪。街谈巷议中,不时能听到“北边”、“清虏”、“顺军”、“联盟”等字眼。显然,朝廷联顺抗清的决策已经传开,在这座江南都会激起了层层涟漪。
冒辟疆一边小心地避开地上的水洼,一边对戚睿涵说道:“元芝兄,听闻今日刘宗周先生不仅要讲‘华夷之辨’,恐怕还会对朝廷近日‘联顺抗清’之策有所评述。如今南京城内,对此策亦是众说纷纭,有人拍手称快,以为明智之举;亦有人斥为权宜之计,甚至骂我等与流寇合流,忘了君父之仇。蕺山先生德高望重,若他能出面肯定此策,于统一士林人心,当有莫大助益。”
戚睿涵点头表示赞同,伞沿滑落的雨珠在他眼前形成一道细密的水帘。“辟疆兄所言极是。思想若不统一,行动便难一致。联盟之事,非仅庙堂定策即可,更需天下士人同心,百姓认可。否则内耗不止,如何应对强敌?”他心中暗想,这其实就是后世所谓的“统一战线”和“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大儒的一句话,往往比皇帝的十道诏书更能影响人心。
董小倩跟在两人身侧,努力听着他们的讨论,虽然有些地方不甚明了,但关于抗清的重要性,她是懂的。她忍不住插嘴问道:“姐夫,戚大哥,那位刘先生……是不是就是那位被称为‘千秋正学’、连皇上都极为敬重的大儒?”
“正是,”冒辟疆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意,“蕺山先生学贯古今,品性高洁,立朝刚直不阿,乃是当今士林楷模。他的讲学,往往能直指人心,引领一时之风气。许多士子都以能聆听先生教诲为荣。”
戚睿涵默默听着,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在他所熟知的历史线上,刘宗周最终是以绝食殉国的悲剧收场,其气节固然可敬可佩,但也反衬出当时南明局面的不可挽回。如今,因为自己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历史的河流已然改道,那么这位悲剧英雄的命运,是否也能随之改变呢?这个念头让他对即将到来的讲学更加期待。
讲学的地点设在城南的一处着名杏坛。此地历史悠久,相传是宋代一位大儒讲学旧址,坛周围种着数十棵颇有年头的杏树,此时杏花早已凋谢,枝头挂满了青涩的小果,掩映在翠绿的叶片中。细雨中的杏坛更显古朴庄重,坛基由巨大的青石砌成,高出地面数尺,四周立着雕刻云纹的石栏,雨水顺着石纹蜿蜒流下,浸润出深色的水迹。坛前有一片开阔的场地,此刻早已是人头攒动,不仅有身着儒衫、头戴方巾的士子,还有不少布衣百姓,甚至能看到一些身着短打、显然是市井之徒的人也冒雨前来,可见刘宗周名声之盛。许多人没有雨具,索性站在雨中,任由细雨打湿了衣衫,神情却依旧专注。
坛上,一位清瘦矍铄的老者正襟危坐,他身着深蓝色直身,外罩一件玄色比甲,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皱纹如刀刻般深邃,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开阖之间精光闪动,仿佛能洞悉人心。他坐在那里,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令人心生敬畏。这便是名满天下的刘宗周。老者身旁和坛下前方,坐着或站立着不少气质非凡之人,冒辟疆一边寻找合适的位置,一边低声为戚睿涵一一指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