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十月的山西,深秋的寒意已是刺骨的冷。凛冽的北风如同无数把无形的小刀,刮过枯黄蜷缩的野草,掠过光秃秃的、在风中呜咽颤抖的枝桠,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打着旋儿,抛向铅灰色低垂的天空。天地间一片萧瑟,仿佛连阳光都被这肃杀之气冻结、吞噬,只留下无边无际的、压抑的灰蒙。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草木腐烂的气息,隐隐地,似乎还预兆着一股即将到来的、更浓烈的血腥。
在这片苍凉的山川之间,一支庞大的军队正沉默地行进。盔甲在黯淡的天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微光,无数双穿着麻鞋或皮靴的脚,踏着干硬或泥泞的蜿蜒山路,发出沉重而单调的声响。马蹄声碎,践踏着枯萎的草茎,扬起阵阵黄色的尘雾,如同一条疲惫却不得不前行的土龙,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山西腹地蠕动。
吴三桂骑在他那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位于中军位置。他身披精铁锁子甲,外罩一件半旧的猩红斗篷,眉头微蹙,目光如电,扫视着行进中的队伍,以及道路两旁荒芜的田野和废弃的村落。他的关宁铁骑,这支曾经威震辽东、并在山海关力挫李自成大顺军主力的精锐,依旧是军容相对整肃的核心。然而,队伍中掺杂了大量在山海关战后整编的顺军降卒。这些士兵衣衫略显褴褛,装备也不如关宁军齐整,眼神中除了对未来的茫然,更深处还藏着对自身命运和这支联合部队前途的疑虑与不安。
军中气氛凝重,远非数月前山海关大捷时那般士气昂扬。胜利的喜悦早已被严峻的现实冲刷殆尽。清虏入关,鼎定北京,虎视中原。而他们,这支名义上由南明朝廷节制、实则由多方势力糅合而成的军队,正开赴前线,去面对前所未有的强敌。更让人心头笼罩阴霾的,是来自后方“友军”的莫测人心。士兵们或许说不出所以然,但那种无形的隔阂与提防,如同这深秋的寒意,渗透到骨子里。
戚睿涵与董小倩并骑跟在吴三桂侧后方。戚睿涵穿着一身合体的明军低级军官服饰,这是他凭借“先知”和对火器的一些见解逐渐获得的身份。他望着眼前蜿蜒的行军长龙,感受着这压抑的气氛,心中波澜起伏。他,一个来自未来的大学生,和张晓宇在那场因和袁薇交往之事而发生的冲突卷入了这历史的洪流。他成功地改变了吴三桂降清的历史轨迹,促成了关宁军与大顺军的联合,甚至推动了南明与“闯逆”之间脆弱无比的“联顺抗清”统一战线。然而,历史的惯性巨大而狰狞。清军还是入了关,凭借着更强的武力,以及……他脑海中闪过张晓宇那张因嫉妒而扭曲的脸,以及他可能带来的、超越时代的威胁。
董小倩似乎察觉到他心绪不宁,侧过头,低声道:“睿涵,怎么了?脸色这般沉重。”她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勾勒出矫健的身姿,腰间佩着长剑,风吹起她几缕青丝,拂过她清丽而带着英气的面庞。自从戚睿涵投靠吴三桂以来,这位自告奋勇前来保护他的女侠,实际上已成为他最信任的伙伴之一。
戚睿涵摇了摇头,勉强一笑:“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山西的秋天,比往年更冷些。”他无法向董小倩解释清楚那种源于对历史走向和张晓宇存在的深层忧虑。
董小倩明眸微转,望向远山,轻叹一声:“是啊,山雨欲来风满楼。此番前景,只怕……比辽东更为艰险。”她久历江湖,对气氛的感知尤为敏锐。
数日后,大军抵达潞安府境内。尚未等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前方便有斥候飞马来报:“启禀侯爷,南京兵部阮尚书、山西巡抚田大人,以及镇守泽州的左将军,已在前方十里亭等候,请侯爷前往一叙。”
吴三桂目光一闪,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淡淡道:“知道了。传令下去,大军就地休整,警戒四周。杨铭、吴国贵,还有戚元芝,随本侯前去会会这几位大人。”
会面的地点设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军帐内,帐外旌旗招展,甲士林立,但仔细看去,那些士兵的衣甲和精神面貌,与久经战阵的关宁军相比,终究是差了一筹。
吴三桂带着杨铭、戚睿涵等几名心腹将领步入帐中。帐内燃着炭火,驱散了些许寒意。只见当中三人,形态各异。
为首一人,身着锦绣官袍,面容白净,练成一片的须髯修剪得整整齐齐,脸上堆着热情而略显浮夸的笑容,正是南京朝廷委派的督师、兵部尚书阮大铖。他身旁是一位体型微胖、面色红润的官员,穿着巡抚官服,眼神灵活,带着几分圆滑,乃是山西巡抚田仰。另一侧,则坐着一位身披铠甲、身材高大的将领,他约莫四十多岁年纪,面容粗犷,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桀骜与倦怠之色,正是拥兵数十万、镇守湖广、河南部分地区,此刻奉命移驻泽州的宁南侯左良玉。
“平西侯一路辛苦,”阮大铖见吴三桂进来,立刻起身,快步迎上,笑容可掬地拱手,“侯爷旌旗所指,鞑虏闻风丧胆。此番有您这擎天之柱坐镇山西,必叫那些建奴有来无回,重振我大明声威!”他话语响亮,姿态做得很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