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半岛酒店。璀璨的水晶吊灯将宴会厅映照得如同白昼,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香水、雪茄与食物的混合气息。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一场为“保良局”募捐的慈善舞会正在这里举行。这是香港上流社会展示财力、地位与人脉的经典场合,在六十年代末华资势力逐渐崛起的背景下,更添了几分暗流涌动的交际意味。
萧亚轩,一袭墨绿色丝绒高定旗袍,颈间戴着那条系统奖励的红宝石项链,光泽温润,与她略显丰腴却更添风韵的体态相得益彰。她挽着谢亦菲的手臂,从容地步入会场。谢亦菲身上是一件浅藕荷色的苏绣旗袍,样式保守些,却恰好衬托出她年轻肌肤的莹润与那份挥之不去的、略带疏离的沉静气质。两人都小心地选择了腰部略有放松的剪裁,巧妙地遮掩着腹部的变化,萧亚轩的孕肚已有些明显,而谢亦菲则尚不明显,只是眉宇间那份若有若无的忧郁,让她看起来格外我见犹怜。
萧亚轩目标明确,径直走向由几位重量级太太组成的核心圈子。航运家族的向太,地产大亨的何太,还有汇丰的史密斯太太等人正聚在一起谈笑。
“亚轩,你可来了!这位是……?”何太最先看到她们,目光好奇地落在谢亦菲身上。
萧亚轩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怜惜的笑容,轻轻拍了拍谢亦菲的手背,向众人介绍:“各位姐姐,这是我一位远房表妹,谢亦菲。唉,这孩子命苦,早年跟着叔父去了南洋,本来家境尚可,谁知叔父早逝,家道中落。她一个人在外漂泊不易,这不,前段时间才办好手续,来香港投奔我。”
她的话语轻柔,重点强调了“南洋归来”、“年少失怙”、“投奔”这几个关键词,瞬间在几位富太太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同情心与保护欲。在这个注重家族关系的圈子里,照顾孤苦无依的亲戚,是值得称道的品行。
“可怜见的,这么标致的人儿。”向太打量着谢亦菲,见她低眉顺眼,气质温婉,不由心生好感,“来了就好,以后有亚轩照顾你,把这里当自己家。”
谢亦菲按照萧亚轩事先的叮嘱,微微躬身,用带着些许异乡口音但足够清晰的粤语轻声道:“向太好,何太好,各位太太好。”声音轻柔,态度恭谨,那抹因父亲新丧、身处异乡且心怀巨大秘密而无法真正开颜的忧郁,被这些见惯了风浪的太太们自然而然地解读成了名门闺秀初来乍到的娴静与腼腆。
“看起来身子有点单薄,是不是路上辛苦了?现在香港天气闷热,要小心调理才是。”何太关切地说,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谢亦菲的腰腹。萧亚轩立刻接过话头:“是啊,正想着带她去看看中医调理一下。这孩子就是心思重,总念着过去的亲人。”
巧妙地,将任何可能涉及“内地”的话题引开。
这时,旁边有人提起最近邵氏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几位太太顿时来了兴趣。萧亚轩顺势加入讨论,她对香港影星和时尚动向如数家珍,言谈风趣,很快主导了话题。谢亦菲则安静地站在一旁,偶尔在萧亚轩眼神示意下,对某位太太的衣着或首饰报以真诚而克制的赞美,态度把握得极好,既不显阿谀,又表达了尊重。
当史密斯太太用英语随口问及谢亦菲对南洋风情的印象时,谢亦菲用事先准备好的、略带生涩但语法无误的英语简单回答了几句关于热带水果和雨季的描述,便适时地停下,将话语权交还给萧亚轩。她的表现,完全符合一个曾在华侨学校就读、但并非长期浸淫英语环境的归侨女子形象。
募捐环节,萧亚轩代表自己和谢亦菲,捐出了一张数额适中、既显示了经济实力和不失爱心,又不会过于扎眼引人探究的支票。这个举动,进一步巩固了她们在这个圈子里的正面形象——有财力,有爱心,懂得规矩。
整晚,萧亚轩就像一个最高明的舵手,驾驭着社交的风浪,时而将谢亦菲护在身后,时而又轻轻将她推到台前,接受善意的注目和问候。她巧妙地将所有可能涉及敏感地带的问题,都引导向香港本地的时尚、风月、育儿经验(她已开始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孕期注意事项,为未来铺垫)等安全话题。
舞会结束时,几位核心太太已经亲切地拉着谢亦菲的手,嘱咐萧亚轩要多带她出来走动。
坐进返回半山区的劳斯莱斯后座,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谢亦菲才真正松懈下来,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
“做得很好,薇薇。”萧亚轩轻声说,递给她一杯温水,“第一步,我们算是站稳了。”
谢亦菲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香港夜景,眼神复杂。这浮华的世界与记忆中北大荒的风雪、父亲的血、以及前线可能正在发生的惨烈,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她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承载着过去与未来的双重重量。
“我知道,”她低声回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为了孩子,为了……等他。”
她们成功地在名媛圈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同情与接纳的涟漪。但这涟漪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暗流与无法言说的秘密。她们如同走在钢丝上,每一步都必须精准而优雅,只为在那未知的未来,赢得一丝生存与团聚的空间。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m.2yq.org)逆流60年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