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安全模式”指示灯依旧幽幽地亮着红光,象征着外部威胁尚未完全解除。然而,在这片被严格限定的数字疆域内部,运行的规则已在徐卓远的绝对掌控下悄然更新。他指尖下的键盘敲击声,恢复了某种近乎冷酷的效率,如同精密机床在进行纳米级的雕琢,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凝练,不带一丝冗余情感。他正在为封瑶拆分和定义一份极其详尽的子任务清单。
这份清单本身,就是一份无声却分量极重的信任状。它不仅允许封瑶进入他核心代码库的特定区域,授予了她相应的“读写权限”,更意味着他将自己视若珍宝的“作品”的一部分,交付了出去。这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清单上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验收标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异常处理路径,都被清晰地罗列出来,逻辑严谨,条分缕析,仿佛一份冰冷的法律文书,却又透露出制定者试图将所有不确定性都纳入掌控的极致用心。
“清单和临时权限已经发到你内部账户。”徐卓远没有抬头,声音平稳得像系统提示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模型验证部分的三个关键脚本,运行环境依赖已经标注。特别注意脚本三,它对CUDA驱动版本和cuDNN库路径极其敏感,任何细微偏差都会导致结果不可复现。如果遇到环境冲突,优先检查这两项,文档第7.3节有详细排错指南。”
“明白。我会先搭建隔离的测试环境,跑通基线模型,确保结果一致性后再进行后续验证。”封瑶迅速回应,接收文件后,目光快速扫过那细致到近乎苛刻的要求,心中却是一片奇异的安定。这正是她所熟悉的、能与徐卓远有效沟通的领域——用代码和逻辑构建的确定世界。他用他独有的方式,在混乱的现实危机中,努力维系着这片可控的秩序孤岛,而她,幸运地成为了这秩序中被纳入、被信赖的一部分。
她立刻开始着手配置环境,动作流畅,没有丝毫滞涩。徐卓远偶尔会从屏幕边缘抬起视线,快速扫描一下她的工作状态,如同系统后台一个高效的低优先级监控进程,在确保关键服务的响应时间稳定。每一次,他看到的都是封瑶全神贯注的侧脸和屏幕上稳定滚动的、无错误的指令流。这种“无需干预,稳定运行”的状态,无声地强化了他内部评估系统中关于【节点“封瑶”:可靠性高,技术契合度优】的判断。
【系统日志:子任务“模型验证模块”部署完成。外部节点“封瑶”响应正常,资源占用合理,初步运行效率符合预期,误差率低于阈值。】
时间在服务器低沉的嗡鸣与交替响起的键盘敲击声中悄然流逝。下午三点左右,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又迅速关上。进来的是林骁,他手里拎着两个印着学校咖啡厅logo的纸袋,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仿佛能驱散任何阴霾的爽朗笑容。
“两位大佬,中场休息!战略物资补给到位!”他声音洪亮,瞬间注入了实验室过于凝重的空气,像一股活泼的、带着暖意的数据流,注入了过于严谨甚至有些冰冷的主板总线。
他熟练地将一杯热美式放在徐卓远手边一个不会碰到任何线材的固定位置——他记得徐卓远只喝这个,而且从不加糖加奶。然后,又将一杯点缀着细腻奶泡、撒了少许肉桂粉的拿铁和一小块精致的抹茶慕斯蛋糕递给封瑶,冲她眨了眨眼,刻意压低了点声音,却足以让实验室里的每个人都听清:“封瑶学妹,辛苦了!听徐神说你接手了部分核心模块的验证?这可是里程碑式的进步啊!咱们实验室的‘访问权限’等级体系,怕是要因你而重写了。”他话语轻松,带着点玩笑,却精准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徐卓远已经将工作委托的情况告知了他,这意味着徐卓远在事实上承认并需要这个临时的“协作体系”正常运转,甚至默许了林骁作为这个体系的“润滑剂”和“外部接口”。
徐卓远对林骁的咋呼只是微不可察地蹙了下眉,但并没有排斥那杯咖啡,甚至罕见地低声说了句“谢谢”。他拿起杯子,指尖感受到纸杯壁传来的温热度,这是一种非常规的、属于“休息”或“社交”范畴的输入信号,与他正在处理的冰冷代码截然不同。
封瑶接过温热的拿铁和精致的蛋糕,心中了然。这必然是徐卓远的授意。他或许不擅长、也不习惯直接表达关怀,但会以这种间接、务实的方式,确保“协处理器”状态良好,以保证整体运算效率。她心中微暖,轻声道:“谢谢林学长,也……谢谢徐学长。”
徐卓远端着咖啡杯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没有回应,只是低头喝了一口。极度苦涩的液体滑入喉咙,似乎也带去了一丝紧绷的神经电流。
林骁自来熟地拖过一张椅子坐下,一边用吸管搅动着杯子里的冰块,一边看似随意地切入正题,语气也正经了不少:“对了,老徐,刚在楼下碰到陈静教授,她特意让我跟你说,她联系上她那位在协和的同学了,张启明张教授,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绝对的权威。那边已经打过招呼,说如果需要,可以随时把叔叔的最新检查报告和病历摘要发过去,他们专家团队帮忙进行线上会诊,给一些治疗方向的参考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