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大朗市这片不起眼的无人机维修店废墟,成了李默和小雅临时的“研发基地”。
小雅彻底沉浸在了技术世界里。她将无人机残骸上完好的部件一一拆解下来,小心地清理积尘,用找到的万用表测试通断。她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某个安静的实验室,而不是身处末日废土。
李默则成了最得力的助手。他不仅力气大,心也细。小雅描述需要的零件,他总能在一堆杂乱中耐心翻找,凭借对形状、颜色、文字的粗略辨认,将可能的备件一一找出,搬到小雅面前供她筛选。他甚至还从废墟里翻出了几本被烧掉一半的维修手册和产品目录,这些对小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电机底座变形了,需要校正,或者找到替换件。”
“GPS模块天线断了,希望配件库里有。”
“电调(电子调速器)烧了两个,需要同型号的……”
问题一个个被发现,又一个个在两人的协作下寻找解决方案。没有合适的工具,李默就找来各种尺寸的扳手、钳子,甚至自己打磨石头和钢筋作为辅助。小雅则凭借着她深厚的物理和工程学知识,因陋就简,设计出替代方案。
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李默在搬运一个沉重的金属箱时,脚下不稳,箱子脱手砸在地上,里面精密的零件散落一地,好几个明显摔坏了。李默看着那些碎裂的电路板,站在原地懊悔不已。
小雅却只是平静地走过来,看了看,轻声说:“没关系,这种型号的备件我们还有。下次小心点就好。” 她的宽容让李默更加自责,也让他后面的动作愈发小心。
还有一次,在测试一块找回来的电池时,线路突然短路,冒出一股白烟,吓得李默差点把电池扔出去。小雅却迅速拔掉连接,冷静地分析道:“这块电池内部已经损坏,幸好没爆炸。看来我们对找到的每一块电池都要先做严格检测。”
失败和意外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配合也越发默契。
终于,在第五天的傍晚,所有的零部件似乎都凑齐了。
崭新的、尺寸匹配的碳纤维螺旋桨被仔细安装到位;经过测试完好的电机发出平稳的嗡鸣;修复并校准后的飞控系统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一块容量可观的电池被稳妥地固定在机舱内。
一架经过拼凑、修复的工业级无人机,静静地矗立在废墟间的空地上。它身上还带着磕碰的痕迹,一些线缆用胶带仔细缠绕固定,显得不那么“完美”,但在李默和小雅眼中,它却比任何崭新的机器都要美丽。
“理论上……应该可以了。”小雅做完最后一次检查,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期待。
李默看着这架凝聚了他们数日心血的“杰作”,心脏砰砰直跳。他搓了搓手,既兴奋又紧张。
“试试?”他看着小雅,眼神里充满了询问。
小雅点了点头,拿起了同样从废墟里找到、并被她修复改装的控制器。
夕阳的余晖洒在无人机银灰色的机身上,反射出微弱的光芒。成败,在此一举。
小雅深吸一口气,拇指轻轻推动了控制器的油门杆。
喜欢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