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挽着袖子,满头大汗,正按照弹幕里农学院学生们的“远程指导”,进行着第一次土法榨油实验。
“主播!豆子要先炒一下!控制火候!别炒糊了!”
“对!炒到微微发黄,出香味就行!”
“然后上石磨!磨成粉!要细!越细出油率越高!”
“磨好了上锅蒸!蒸汽要足!”
陆鸣手忙脚乱,一会儿看火,一会儿推磨,一会儿又去顾着蒸锅。他本就不是干农活的料,动作笨拙又生疏,不是火候过了把豆子炒得有点黑,就是磨粉磨得粗细不均。
【哎呀!主播你轻点!豆子要碎了!】
【火!火太大了!要文火!】
【磨粉不是用蛮力!要均匀!】
【你看你蒸的这个...水汽都没透!】
弹幕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急得直跳脚,语气越来越严厉,简直就像在训斥自己实验室里不争气的学弟。
“那个...同学们,稍安勿躁,主播毕竟不是专业的...”有网友看不下去了,出来打圆场。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更是点燃了农学生们的“怒火”:
【正因为不是专业的才更要严谨!】【榨油看起来简单,细节决定成败!】【炒糊的豆子榨出来的油有苦味!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磨粉不细,蒸不透,出油率低不说,油质也差!】【食品安全无小事!万一吃出问题,是要负责任的!】【我们严格点,是为他好,也是为根据地的老百姓好!】
一番义正辞严的“食品安全教育”,让原本还想嘻嘻哈哈的弹幕瞬间肃静了。大家都意识到,这确实不是闹着玩的。
陆鸣也被这番话说得心中一凛,额头冒汗。他原本觉得差不多就行,现在才明白,这里面学问大着呢!他收起之前的散漫,态度变得无比认真,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指导,小心翼翼,反复确认。
【对!就这样!慢工出细活!】
【火候现在可以了!保持住!】
【磨粉有进步!继续!】
【蒸得不错!可以出锅了!”
在农学生们“虎视眈眈”的监督下,陆鸣终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压榨。
将蒸好的豆粉用干草或布包成饼状,放入木榨的槽内,然后几个人合力,用粗大的木槌撞击楔子,利用杠杆原理,施加巨大的压力。
“一!二!三!撞!”
“加油!使劲!”
陆鸣和几个帮忙的农会干部,喊着号子,汗流浃背地撞击着木槌。巨大的压力下,木榨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声。
一滴...两滴...金黄色的、带着浓郁豆香的油脂,终于从榨床的缝隙中,缓缓渗了出来,汇集成流,滴落在下面的陶罐里!
“出油了!出油了!”工棚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
陆鸣看着那汩汩流出的油脂,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不仅仅是一罐油,这是根据地未来发展的希望啊!
【恭喜主播!】
【成功了!】
【虽然过程曲折,但结果可喜!】
弹幕也纷纷道贺。
然而,那几个农学院的学生却依旧保持着冷静(或者说挑剔):
【成色...马马虎虎吧。】【杂质还是有点多,需要沉淀过滤。】【出油率估计不高,还得优化工艺。】【不过...第一次能做成这样,也算及格了。】
陆鸣看着这些“苛刻”的点评,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由衷地感谢:“谢谢!谢谢各位同学的严格指导!没有你们,这油肯定榨不出来!你们说得对,食品安全大于天!我们一定继续改进!”
他深知,这些学生的严谨,才是对根据地百姓真正的负责。
有了成功的经验,陆鸣立刻开始在全根据地推广土法榨油技术。他组织各村有经验的木匠仿制榨床,安排农会技术小组到各村巡回指导。
很快,八义集、大王庄以及周边新解放的村庄,都陆续建起了自己的榨油作坊。大豆和花生被优先安排种植,收获后一部分作为口粮,一部分则用于榨油。
整个根据地,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气中弥漫着炒豆和榨油的香气,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金黄的植物油,不仅改善了根据地的饮食(炒菜终于有油了!),更成为了对外贸易中炙手可热的“硬通货”!
王吉再次出发前往清河镇时,带上的不再仅仅是金银,还有一罐罐澄澈的豆油和花生油。这些来自根据地的“特产”,立刻引起了商人们的极大兴趣,换回了比预期更多的粮食和物资!
一条以“油”为核心的产业链和经济循环,正在这个新生的红色根据地悄然形成,为其未来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这一切,始于陆鸣饿肚子时的一个灵光一闪,成于无数人(包括屏幕内外)的共同努力和严谨求实的精神。
喜欢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封建社会弹幕教我怎么革命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