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真香!”
“咱自己种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战士李大山咬了一口粉糯的土豆,感慨道:“以前打仗,吃饭是为了活命。现在,吃这自己种出来的饭,感觉……感觉是在过日子!”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种靠自己的双手从土地里获得食物的踏实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外部补给都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满足了肠胃,更滋养了精神。
这第一次收获,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锅土豆炖南瓜。
经济基础上, 它标志着磐石谷根据地实现了部分粮食和蔬菜的基本自给。虽然数量有限,还远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但它极大地减轻了对外部补给的绝对依赖,根据地的经济基础变得更加稳固。有了这点“家底”,应对封锁和困难时期的底气就足了很多。战士们心里更踏实了,知道只要土地在,勤劳的双手在,就饿不死,就能继续战斗。
精神层面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口号,从一句鼓舞人心的标语,变成了切身的体验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开荒、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队员们真正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这种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强大的凝聚力,是进行任何艰苦斗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这支队伍不仅仅是战斗队,更是一支能生产、能建设、能在任何艰难环境下扎根生存的坚强力量。
发展格局上, 农业和养殖业的初步成功,与军工生产、军事训练相辅相成,标志着根据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可持续的新阶段。一个集战斗、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立体化、多功能根据地雏形初现,为未来的长期斗争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炊烟在磐石谷上空袅袅升起。战士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窝棚前、石头上,端着饭碗,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兴奋地谈论着白天的收获,猜测着玉米和南瓜什么时候能熟,关心着圈里的小猪和羊羔又长了多少。他们的脸上,不再是初来时的迷茫和焦虑,而是一种平和、踏实、充满希望的笑容。这种笑容,源于土地的馈赠,源于劳动的尊严。
林烽和老赵并肩漫步在田埂上,脚下是已经收获的、略显空旷的土豆田,眼前是长势喜人、绿浪翻滚的玉米地和不远处点缀着金黄花朵的南瓜田。晚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植物的清香。
老赵深吸一口气,脸上是久违的轻松和满足:“支队长,看着这片地,心里头……真踏实啊!以前老担心没粮,睡不踏实。现在,这心里,有底了。”
林烽停下脚步,目光深远地扫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缓缓点头,语气坚定而充满感慨:“是啊,老赵。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咱们在这磐石谷,流了血,流了汗,现在,总算把根,真正扎进这片土里了。”
画面定格: 暮色四合,磐石谷的轮廓在渐深的蓝天下显得愈发坚实。山谷中,不仅有修械所叮当的金属敲击声、复装作坊小心翼翼的操作身影,更有了一片片在晚风中摇曳的、充满生命力的田园绿意。这片绿色,与战士们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根据地最动人的风景。它不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希望的象征,预示着这支人民的队伍,将在这片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的土地上,更加顽强地生长、战斗,直到胜利的明天。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