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谷的白天,在一种刻意维持的平静下度过。水电站工地上,队员们喊着号子,奋力抢修被破坏的引水渠,汗水混着泥水,但每个人的眼神深处都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警惕。复装作坊里,机器照常运转,可原材料的领取和成品的入库,都多了几道无声的核查工序。训练场上的喊杀声依旧响亮,但队伍间隙的私语,却透着不安。林烽对外宣称的“自然塌方”和“登记疏漏”暂时稳住了大部分队员的情绪,但核心骨干们心知肚明,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经在内部悄然打响。
夜幕降临,指挥部旁边一个极其隐蔽、入口被藤蔓遮掩的小溶洞里,油灯如豆,映照着几张凝重而坚毅的面孔。调查组的核心成员在此集结。总负责人老赵,目光锐利,平日里温和的脸上此刻布满寒霜;具体执行人赵铁锤,这位钢铁般的汉子,眉头紧锁,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此外还有三名绝对可靠的成员:侦察排经验最丰富的老兵孙德胜,以追踪和观察力着称;心思缜密、记忆力超强的文化教员周文;以及沉默寡言却对机械、痕迹极为敏感的修械所骨干小陈。
“兄弟们,”老赵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支队长把最重的担子交给了咱们。敌人就藏在咱们眼皮底下,像条毒蛇,随时可能再咬一口!咱们的任务,就是把这颗毒牙拔出来!记住三点:绝对保密,证据确凿,行动果断!”
赵铁锤摊开一张手绘的营地简图,用炭笔重重地点了点水渠破坏点和弹药库位置:“就从这两个地方开始,像梳头发一样,给我一寸一寸地梳!”
调查在极度隐秘的状态下,分多条线迅速展开。
现场痕迹分析: 这是技术性最强的环节,由小陈主导,孙德胜协助。
* 天刚亮,趁大部分队员还未上工,小陈和孙德胜再次仔细勘查了现场。他们屏息凝神,几乎趴在地上。小陈用自制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水泥被撬开的茬口:“看这撬痕,边缘整齐,发力点很准,不是用蛮力乱砸。工具像是特制的扁头撬棍,或者……经过打磨的钢钎头。”他发现了几根粘在水泥碎屑上的、极细的深蓝色棉线纤维,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下包好。孙德胜则在泥泞的渠边发现了半个模糊的脚印,前掌清晰,后跟模糊,似乎被故意擦拭过,但依稀能看出一种不常见的波浪纹路。他判断:“身高大概五尺五寸左右,体重偏轻,动作灵巧。作案时间……应该在后半夜哨兵交接班的那刻钟空档,对巡逻路线很熟。”
* 他们对仓库的门锁、窗户进行了毫米级的检查。周文仔细核对了近几日的入库、出库记录,眉头紧锁:“失窃的那批子弹,是前天下午李文亲自验收后入库的。当晚的值班人员是老王和小李,两人都声称没发现异常。”小陈在铜锁的锁舌内侧,发现了一道几乎肉眼难辨的新鲜划痕。“高手干的,”他低声道,“用的不是普通铁丝,是硬度很高的细钢针,没留下什么碎屑。开门悄无声息。”
人员秘密排查: 这项工作由周文和赵铁锤负责,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
* 周文连夜翻阅了所有队员的花名册和简要档案。他重点圈出了几类人:近半年内加入的;履历中有空白或矛盾之处的;平时性格孤僻、很少与人交往的;以及有水利、建筑、机械、爆破等相关技术背景的。一份初步的嫌疑名单悄然形成,上面有十几个名字。
* 赵铁锤以“了解工程进度”、“关心队员生活”等名义,分别找水渠工地、复装作坊、仓库以及案发当夜的哨兵“闲聊”。他问题看似随意,实则环环相扣:“老张,那天晚上你值班,听到啥动静没?”“小李,入库的时候,除了你和老王,还有谁在旁边看过那箱子弹?”“修渠那几天,谁对涵管接缝那块特别上心问过?”他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情、眼神、语气和细微动作,试图捕捉一丝慌乱、迟疑或刻意掩饰。大多数人都表现得正常,但个别人员的反应,让他心中的疑云稍稍凝聚。
秘密蹲守与监视: 这是最考验毅力和隐蔽性的环节,由赵铁锤和孙德胜亲自带队,挑选了最可靠的侦察兵,分三班倒,日夜不停。
* 他们在水电站上游的树林里、仓库对面的柴堆后、以及营地通往后山最僻静的一条小径旁,设置了极其隐蔽的观察点。侦察兵们伪装得天衣无缝,一趴就是几个时辰,忍受着蚊虫叮咬和夜露寒凉,眼睛像鹰隼一样,死死盯住目标区域。
*他们期待着破坏者可能会再次行动,或者与外界同伙接头。每一个夜晚都显得格外漫长,任何风吹草动都让潜伏者的神经紧绷。然而,一连数日,目标区域异常平静,仿佛之前的破坏只是偶然。这种平静,反而更让人感到不安,说明对手极其狡猾和耐心。
连续几天高强度的秘密调查,收获甚微。疲惫和焦虑开始侵蚀调查组成员。然而,转机往往出现在坚持之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