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线天”口蓝图初定的同时,另一项更为隐秘、也更为关键的部署也在同步进行。那辆被支队视若珍宝、对外严格保密、宣称是“改装农用机械”的防空履带车,即将进入它的战斗位置。
在苏志明的亲自指导下,由支队最可靠的工兵排长带队,挑选了十余名政治绝对可靠、手脚麻利的战士,组成了秘密部署小组。行动选择在午后光线最好、但营地人员相对分散的时间段开始。
履带车的预设阵地,是苏志明反复勘察后选定的——位于“一线天”主阵地右侧翼的一处制高点。那里植被茂密,一块巨大的鹰嘴岩天然形成了良好的遮蔽,更重要的是,从那里可以毫无阻碍地俯瞰整个隘口通道以及前方大片缓坡,射界极佳。
行动的第一步是开辟进入通道和挖掘掩体。为了避免留下明显痕迹,战士们不能用炸药,只能用镐刨、锹铲,小心翼翼地在鹰嘴岩后方的斜坡上,开挖一个足以容纳整个车体的半地下掩体。这是个极其耗费体力的工程,泥土混合着碎石, 进展缓慢。挖出的新土必须立即用苫布运走,撒到远处或倒入溪流。
更艰巨的任务是运输。这辆锈迹斑斑的“铁家伙”自重不小,而且为了保密,不能启动发动机,只能依靠纯人力。战士们找来粗大的绳索和木杠,几十人前拉后推,喊着低沉的号子,一寸一寸地在崎岖不平的山坡上挪动。履带车不时陷入松软的土坑或卡在岩石间,大家就得想办法垫上木板、圆木,甚至用撬棍一点点撬动。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肩膀被绳索磨得红肿破皮,但没有人吭一声,只有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号子声在林中回荡。这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与时间、与重力、与地形的搏斗。
直到夜幕完全降临,借助微弱的马灯灯光,履带车才终于被艰难地推入刚刚挖好的掩体。紧接着是更精细的伪装作业:用粗大的原木加固掩体顶盖,铺上缴获的薄钢板,再覆盖上厚厚的土层,移栽来带着草皮的灌木,确保从空中和远处看,这里与周围山体浑然一体。最后,只留下一个经过精心伪装、仅容双联装高射机枪炮管伸出的狭小射击孔。
当一切完成,夜色中,那两根沉默的、指向隘口方向的粗长枪管,在星光下泛着冷冰冰的金属光泽,如同蛰伏的史前巨兽终于亮出了它致命的獠牙。它将成为林烽手中最致命的一张牌,一个足以改变战局走向的秘密。
当苏志明带着满身尘土和疲惫,从秘密阵地返回“一线天”主工地时,这里已是另一番火热的景象。数十盏马灯和松明火把将隘口照得亮如白昼。号子声、铁镐撞击石头的叮当声、搬运木料的喘息声,汇成了一曲紧张激昂的战地交响。按照他绘制的蓝图,战士们正在挥汗如雨地挖掘基坑、搅拌混凝土、垒砌石墙。那座半地下机枪堡垒已初见雏形。
苏志明站在高处,望着这片繁忙的工地,又望向远处黑暗中那条秘密武器蛰伏的山脊。他的蓝图正在这片土地上迅速变为现实,科技的力量与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紧密结合,正在铸造一道前所未有的生死防线。技术,这个曾经看似遥远的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精度,注入到磐石谷的脉搏之中,为即将到来的血腥碰撞,做着最冷静、也是最残酷的准备。夜色深沉,但希望与毁灭,都在这灯光与黑暗交织的山谷中,悄然孕育。
喜欢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