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的秋雨下了整整两天,将淞沪战场变成了巨大的泥潭。战壕里积水没过膝盖,士兵们的军装从未干过,伤口在污水中浸泡后极易感染溃烂。但这雨水也并非全无好处,它极大地限制了日军航空兵的活动,为精疲力尽的中国守军提供了难得的、尽管极其痛苦的喘息之机。
然而,日军的炮击却并未因雨水而停歇,反而变得更加阴险和具有针对性。他们不再追求大规模的面积覆盖,而是转为精准的“点穴式”打击和持续不断的疲劳轰炸
三十六师江湾防线,泥泞中的坚守
“咻——轰!”
一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精准地落在了三营二连的机枪阵位附近,溅起的泥浆如同瀑布般将整个掩体淹没。幸运的是,这是一发哑弹,但巨大的冲击波仍将两名士兵震得口鼻出血。
“狗日的小鬼子!打冷炮上瘾了!”连长吐掉嘴里的泥水,嘶哑地骂道。这样的冷炮袭击,在过去四十八小时里已经发生了数十次,造成了不少非战斗减员。日军炮兵观测员显然就潜伏在前沿某处。
“王大壮!带两个人,往前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把鬼子的‘眼睛’抠掉!”连长下令。
王大壮和两名老兵匍匐在泥泞中,利用弹坑和杂草缓慢前进。雨水模糊了视线,也掩盖了他们的动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他们在一处破败的砖窑烟囱里,发现了一个日军两人狙击观察小组。
“咋办?排长?”一个老兵低声问。
“等雨再大点。”王大壮沉稳地说。半小时后,雨势骤然加大,能见度降到不足五十米。王大壮如同猎豹般跃起,用刺刀结果了那名正在观测的日军曹长,另一名士兵也用匕首解决了副手。他们缴获了一具高倍望远镜和一份标注了数个我军机枪阵位坐标的草图。
“妈的,难怪打得这么准!”王大壮心有余悸。这次小规模的反侦察行动,为连队消除了一个 immediate(直接)威胁,但也只是这场残酷消耗战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更多的冷炮、狙击、小股渗透,仍在持续不断地消耗着守军的生命和神经。
真如指挥部,后勤危机会议
雨水同样给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困难。道路泥泞不堪,卡车寸步难行,骡马也经常陷在泥里。弹药、粮食、药品的运输效率大打折扣,伤员的转运更是异常艰难。
“师座,各团都在告急!炮弹库存已经见底,手榴弹和步枪子弹也支撑不了几天高强度战斗了。野战医院人满为患,消炎药和绷带严重短缺。”军需处长脸色苍白地汇报。
宋希濂眉头紧锁。他知道,持久战打的就是后勤。日军的补给线来自海上,相对通畅,而己方的补给则要跨越被破坏的交通线,困难重重。
“杜月笙和王晓籁那边怎么说?”他问周明远。
“杜先生已经动员了上海所有的黄包车夫和码头工人,组成人力运输队,冒着炮火往前线送物资。王会长的抗敌后援会也在全力采购药品,但很多西药被日军封锁,很难运进来。”
“给军委会发电,陈明我师困难,请求紧急空投或优先陆路补给!”宋希濂下令,但他知道,整个淞沪战场都缺物资,军委会也是捉襟见肘。
【叮!检测到宿主面临严重后勤危机,触发紧急支援任务:“生命线”。】
【任务要求:在未来72小时内,确保至少百分之七十的前线部队获得基本弹药和医疗补给,并将重伤员成功后送。】
【任务奖励:积分120,000点,“合理化”开辟一条临时秘密补给通道(可利用地下河汊或废弃铁路线)。获得“高效骡马强化剂”x100(小幅度提升畜力运输能力)。特殊奖励:解锁“初级战场急救”技能普及(可小幅提升部队自救互救能力)。】
【失败惩罚:部队因缺粮少弹而战斗力锐减,士气崩溃风险增加。】
系统的任务再次指向了最关键的痛点!秘密补给通道和强化剂简直是雪中送炭!
宋希濂立刻召集工兵营长和后勤负责人,结合系统提供的模糊地图(合理化解释为当地老渔民或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开始规划一条利用河网和废弃设施的秘密运输路线。同时,他指示将即将到货的“高效骡马强化剂”混入饲料,优先配给运输队。
场景三:东京,陆军省与海军省的争吵
上海战事的胶着,也让日本高层内部的矛盾激化。陆军指责海军支援不力,未能彻底摧毁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和士气;海军则反唇相讥,认为陆军两个师团连“弱小的支那军”都无法击溃,是指挥无能和士兵怯战。
“必须继续增兵!”陆军大臣杉山元强硬地表示,“将华北的第五、第六师团调往上海,一举解决问题!”
“这会影响对苏联的战备!而且,海军方面认为,应该加强封锁和轰炸,而不是继续投入宝贵的陆军兵力。”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持反对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