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20日,清晨至深夜,浙江桐乡,练市以南芦苇荡,“沈家窑”隐蔽营地。
晨曦驱散了芦苇荡上的薄雾,却驱不散萦绕在独立第一旅官兵心头的凝重。远征分队已出发一夜,音讯全无,按照计划,他们应处于严格的无线电静默状态。营地内,整训和警戒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照常进行,但每个人的心底,都悬着一块石头,既期盼着远征队的佳音,又担忧着他们的安危,更警惕着日益逼近的暗处威胁。
旅指挥部砖窑内,气氛比往日更加沉闷。旅长何慕辰眼中血丝未消,面前摊开着地图和几份刚收到的情报摘要。参谋长周文博、副旅长张远、平湖游击队负责人赵大勇、德籍教官组长韦伯上尉均在座,人人面色严肃。昨夜监听到的陌生移动电台信号,如同幽灵般,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安。
“韦伯上尉,关于昨夜那个信号,有进一步分析吗?”何慕辰首先问道,声音低沉。
韦伯上尉推了推桌上的监听记录,用他惯有的严谨语气回答:“何将军,信号出现了三次,每次持续时间很短,频率有轻微跳跃,加密方式复杂,非我军或常见民用波段。根据信号强度和大致方向判断,发射源确实在乌镇至练市一带移动,且移动速度不快,符合地面小队行进特征。综合来看,高度疑似是敌军携带的便携式侦察电台,其目的很可能是测向定位,寻找我军的电台信号源。”
张远骂了一句:“妈的!果然是冲咱们来的!这帮狗特务,鼻子真灵!”
周文博忧心忡忡:“这说明鬼子的特工队已经摸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他们带着侦测设备,我们旅部的电台,还有……万一远征队被迫开机联络,都很危险!”
赵大勇握紧了拳头:“何旅长,我马上加派人手,对乌镇、练市方向的所有路口、河道进行秘密监视,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这帮家伙揪出来!”
何慕辰手指敲着桌面,沉思片刻,决断道:“敌暗我明,被动防御不是办法。我们要主动出击,设下陷阱。”他看向韦伯和周文博,“韦伯上尉,文博,我们能不能利用电台,反其道而行之,引诱他们上钩?”
韦伯眼睛一亮:“何将军的意思是……设立一个假的、信号较强的‘诱饵’电台,在远离主力的预设地点间歇性发射信号,吸引敌特工队前去侦察,然后我们设伏歼灭?”
“正是此意!”何慕辰点头,“但这个诱饵要设得逼真,地点要选好,伏击要迅速干净,不能打草惊蛇,更不能暴露真实营地位置。”
周文博立刻在地图上寻找合适地点,很快指向一处:“废弃的‘七星桥’渡口如何?离我们这里有十几里,水陆交通便利,但实际荒废已久,周围芦苇茂密,利于设伏。”
“好!就定在七星桥!”何慕辰拍板,“此事由韦伯上尉技术指导,特战营反谍分队和赵队长的游击队联合执行。精心策划,务必成功! 要让鬼子的特工队有来无回!”
“是!”韦伯和闻讯赶来的特战营副营长刘锐、赵大勇齐声领命,立刻着手制定详细的“钓鱼”计划。
会议刚结束,负责对外联络的钱富贵匆匆进来,面带难色:“旅座,乌镇顾老先生又派人传来口信。那两位美国记者史密斯和詹金斯,态度非常坚持,再次通过中间人表示,他们拥有‘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希望能对何旅长进行一次‘坦诚的’采访,报道独立第一旅的‘真实抗战情况’。他们甚至暗示,如果采访顺利,或许能通过‘非官方渠道’帮助获取一些‘紧缺物资’。”
张远一听就火了:“采访?扯淡!谁知道他们安的什么心?说不定就是鬼子特务假扮的!不见!”
周文博比较谨慎:“副旅长,稍安勿躁。美国记者的身份,顾老先生核实过,证件似乎是真的。他们的报道,如果客观,确实可能在国际上为我们争取同情。但风险也确实存在……”
赵大勇插话道:“我的人也在乌镇打听过,这两个美国人这几天确实在走访百姓,问的都是关于日军暴行和当地抵抗情况,没发现什么明显破绽。”
何慕辰沉吟不语。国际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处理不好,则可能暴露目标,引来灾祸。他需要权衡利弊。
“见,有风险;不见,可能错失机会,甚至引起对方猜疑,反而更糟。”何慕辰缓缓道,“但绝不能让他们靠近营地核心区域。这样,钱富贵,你通过顾老先生回复,我可以见他们,但地点必须由我们定,时间要短,内容要限。地点就选在……乌镇外五里地的‘白莲寺’废址,时间定在明日午后。你亲自带一个精干小组,化装陪同,全程监控。告诉他们,我只给他们三十分钟时间。”
这是一个大胆而谨慎的决定。既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是!旅座!我马上去安排!”钱富贵领命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