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装作不经意地提起:“尝闻蜀中李太白,诗才纵横,剑气凌霄,不知其踪近来可有人知?” 有人摇头,有人表示听过名号但不知详情,只有一个年轻学子说:“似是前年有人言其在襄阳一带游历,真假难辨。” 线索虽模糊,但总算听到了回响。
临近午时,李沛然的腹鸣如雷,精神上的些许满足难以抵消生理上的强烈需求。他看到时机差不多,便试探着向一位刚才相谈甚欢、看似家境不错的刘姓学子开口,姿态放得极低:“刘兄,小弟初来乍到,盘缠将尽,不知城中可有抄书、撰文之类的短工可做?或为蒙童授课,亦能勉强胜任。只求暂解燃眉之急。”
那刘学子脸上的热情顿时淡了几分,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沛然的衣着,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这个……李兄才学是有的,只是……这江夏城中文风鼎盛,寻这类差事的人也不少。若无引荐,恐怕……”他话未说尽,但意思明确:空有才学,没有身份和人脉,想直接变现,难。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讥诮的声音插了进来:“我道是谁在此高谈阔论,原来是个急着找饭辙的穷酸。”
李沛然转头,见一个身着锦缎华服、手持一柄泥金折扇的年轻公子哥儿,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过来。此人面色有些苍白,眼神带着一股倨傲和挑剔,正是昨日在码头有过一面之缘、对李沛然这外乡人流露过不屑的崔明远。他是江夏本地一个富商之子,捐了个监生名头,附庸风雅,常混迹于文人圈子,却最看不得别人出风头,尤其是不如他有钱的人。
崔明远用扇子轻轻拍打着手心,踱到李沛然面前,斜睨着他:“方才听你夸夸其谈,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怎么,几句虚言浮论填不饱肚子?想到这清韵书院来觅食?怕是找错了地方。这里讲究的是真才实学,家世清望,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混饭吃的。”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不少人露出看热闹的神情。那刘学子讪讪地退后一步,显然不愿得罪崔明远。
李沛然心中怒火升腾,但强自压下。他知道,此时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他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地回道:“崔公子此言差矣。圣人云‘有教无类’,学问之道,岂因贫富而分高下?在下虽贫,所求不过凭本事挣一份辛苦钱,光明正大,有何不可?倒是崔公子,出口伤人,恐怕非君子所为。”
崔明远被噎了一下,没想到这穷书生还敢反驳,而且引经据典,让他一时不好发作。他冷哼一声:“哼,牙尖嘴利!你说你有本事,可敢与本公子赌上一赌?”
“赌什么?”
“就赌诗!”崔明远眼中闪过狡黠的光,“就以此院中景致为题,一炷香内,各作一首诗。请陈先生与诸位品评。你若赢了,本公子赏你十贯钱,够你吃上几个月!你若输了……”他顿了顿,恶意地笑道,“就从此地爬出去,永远别再踏进清韵书院一步!如何?敢不敢?”
十贯钱!这诱惑极大。但李沛然瞬间清醒。赌注不对等,对方输了只是破财,自己输了则尊严扫地,断送在江夏文人圈的可能。而且,作诗他虽有“库存”,但临场选题,风险极高,容易露出马脚。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崔明远看似冲动,实则设好了圈套,恐怕早有准备,或者会动用影响力影响评判。
周围响起窃窃私语,有人起哄,也有人为李沛然担忧。陈讲师微微皱眉,似乎想开口制止这有辱斯文的赌局。
李沛然心念电转,迅速权衡利弊。不能跳这个坑。他忽然捂住肚子,脸上露出极其痛苦的神色,额角甚至逼出了细汗(一半是饿的,一半是演的):“呃……崔公子……盛情……邀约……本不该推辞……奈何……奈何这腹疾突发,疼痛难忍……恐怕……恐怕无法奉陪了……”他声音虚弱,身体微躬,看起来确实像突发急病。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崔明远也没料到对方会来这么一出,准备好的说辞全堵在了喉咙里。趁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李沛然对着陈讲师和周围人勉强拱了拱手,声音断续:“失礼……实在失礼……晚生……先行告退……”说罢,不等崔明远再开口,便脚步虚浮、踉踉跄跄地快步向书院外走去,将那场充满恶意的赌局和众人的惊愕目光甩在了身后。
走出清韵书院很远,直到确认无人跟来,李沛然才靠在一条僻静小巷的墙上,长长舒了一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刚才那一幕,与其说是机智,不如说是险中求存。尊严暂时保住了,但饥饿依旧,而且得罪了崔明远那个地头蛇,今后在江夏的文人圈子里,恐怕会更加艰难。
“知识……在这个时代,想直接换成钱,没那么简单。”他苦笑着自语。空有满腹诗书,若无合适的平台和机遇,终究是镜花水月。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寒士的窘迫。
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李沛然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心情低落。不知不觉,又走到了昨日许湘云找到临时工作的那家小食肆附近。此时已过午市高峰,食肆里客人不多。他正犹豫要不要进去看看许湘云的情况,顺便讨点吃的,却见食肆旁边一家更小的、门脸古旧的茶铺里,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在门口慢悠悠地擦拭着茶壶,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李沛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