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浓,江夏城东南隅的“文萃苑”内却是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袅袅不绝。李沛然坐在廊下偏僻的一角,手中精致的青瓷酒盏已被他无意识地摩挲得温热。他表面维持着云淡风轻的微笑,内心却如这院中池塘被投入巨石的波澜,难以平静。
就在半个时辰前,这场由本地名士周老夫子举办的诗会,还是一片其乐融融。李沛然凭借对初唐诗歌精辟而不失恭敬的点评,以及对未来(对他而言是过去)诗坛风尚恰到好处的“预测”,引得几位颇有见识的老者频频颔首,甚至吸引了主座上那位身份尊贵的客人——致仕京官赵御史的注意。
然而,崔明远的出现,瞬间打破了这微妙的平衡。
这位崔家公子,摇着折扇,在一众拥趸的簇拥下径直来到李沛然面前,言语看似客气,眼神却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李兄大才,日前于‘临江楼’一席高论,令小弟佩服不已。今日恰逢其会,赵老大人亦在座,良辰美景,岂可无诗?不知李兄可愿一展锦绣,让我等江夏鄙陋之辈,也开开眼界?”
一番话,将李沛然瞬间架在了火上。作诗?他腹中虽有千载名篇,但那都是别人的心血,他李沛然自有文人的傲骨与穿越者的底线,剽窃之事,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为。可若当场拒绝,或作得平庸,之前辛苦营造的“博学才子”形象必将轰然倒塌,更会得罪赵御史,日后在江夏文人圈只怕寸步难行,寻找李白的线索网络也可能因此断裂。
他眼角余光瞥见崔明远嘴角那抹计谋得逞的冷笑,心中雪亮:这是一场针对他的鸿门宴。崔明远定是打听过他从未在人前作诗,特意选在此等重要场合发难。
就在李沛然心念电转,思索脱身之策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回廊尽头。是许湘云。她今日并未进入诗会核心区域,而是凭借与文萃苑厨房管事的些许“交情”(几道令人惊艳的现代小吃方子),混在了伺候茶点的仆役队伍中,既能就近观察护着李沛然,也不忘拓展她的“唐代餐饮市场调研”。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许湘云看到李沛然那略显僵硬的背影和崔明远志在必得的模样,立刻明白了七八分。她不动声色,对身边一个端着空盘准备去后厨的小婢女低语了几句,顺手将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散发着诱人甜香的“蜂蜜烤饽饽”塞进她手里。
小婢女眼睛一亮,点点头,快步走向后厨。
不多时,一位在周府颇有资历的老管家缓步走到主座的赵御史身旁,躬身低语了几句。赵御史闻言,抚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与兴味,随即对周老夫子笑道:“周翁,听闻今日府上试制了一道新奇茶点,名曰‘玲珑四品’,风味独特,何不取来,佐诗助兴?”
周老夫子略感意外,但见赵御史颇有兴趣,自然从善如流。
片刻后,四碟造型别致、色彩清雅的点心被端了上来。并非什么稀世珍馐,不过是许湘云利用当下时令食材,稍加改良制作的:藕粉做的半透明糕体裹着捣碎的桂花蜜豆,做成莲蓬模样;糯米皮包着新鲜果茸,捏成小巧的玉兔;炸得酥脆的藿香叶撒上细盐和椒粉;还有一碟晶莹剔透的冰镇梨汁撞奶。
这点心一上桌,其精巧雅致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尤其是在这以诗文会友的场合,点心不仅味美,形态更暗合文雅之意。
赵御史尝了一口那“莲蓬糕”,清甜不腻,口感细腻,不禁点头称赞:“妙!形色味俱佳,更难得是这份巧思,与今夜文会相得益彰。周翁府上真是藏龙卧虎啊。”
周老夫子虽不明就里,但面上有光,也是捻须微笑。
趁众人的注意力被新奇点心吸引的短暂空隙,李沛然压力骤减,脑中灵光一闪。他深吸一口气,在崔明远再次开口前,主动站起身,对着赵御史和周老夫子方向躬身一礼,朗声道:“赵老大人,周世伯。明远兄盛情,沛然感佩。只是晚生以为,诗乃心声,强求反落了下乘。观眼前佳景,品盘中妙物,晚生心中确有所感,然并非成诗,而是一联,欲献丑以记此良宵,不知可否?”
他这一番话,既接住了挑战,又巧妙地避开了当场作整诗的难题,将焦点转向了更灵活、也更考验机智的对联上。
赵御史正对那点心满意,闻言颇有兴趣地看向他:“哦?对联亦可见才情性情,李生但说无妨。”
李沛然目光扫过桌上那碟造型可爱的“玉兔”点心,再望向中天那轮皎洁的明月,略一沉吟,清声吟道:“玉兔捣霜,香分桂窟;银蟾出海,光动瑶波。”
此联用工整,意象优美,将点心与月色巧妙结合,既应景,又透着不俗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底。
满场静默一瞬,随即响起几声低低的喝彩。“好!”“玉兔银蟾,对仗工整,意境空灵!”
连赵御史也微微颔首,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他自然看得出李沛然是在转移焦点,但这机智和文采,确实非寻常学子可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m.2yq.org)黄鹤楼情缘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