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业余”的建议**
邮件发出去后,苏晚晴度过了一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不同于之前的焦虑,这次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不确定和隐隐兴奋的复杂情绪。她像是一个交上了第一份作业的学生,迫切想知道导师的评价,又害怕看到满篇的红叉。
第二天清晨,她在熹微的晨光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抓过床头的手机。邮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封新邮件,发送时间显示是凌晨四点十分。
他竟然这么晚还没睡?或者……是起得极早?苏晚晴无暇细想,指尖带着微颤点开了邮件。
沈砚的回复依旧简洁,没有寒暄,直接针对她提出的五个问题,逐一给出了回应。没有长篇大论,每一段都像经过高度凝练的精华。
关于**设计选定**,他写道:“初期聚焦极简立领上衣。荷花连衣裙工艺复杂度高,手工染印不确定性大,不利于控制初期风险及成本。立领上衣对剪裁和面料要求极致,更能直观体现‘品质’与‘匠心’,也更容易通过细节(如特殊盘扣、面料肌理)讲述故事。”
关于**面料探寻**,他的建议出乎意料:“暂不必执着于夏布等稀缺材质。可从国内几家高端亚麻、日本进口棉麻混纺供应商的库存料或尾单入手,品质有保障,成本可控。重点在于你对面料的理解和诠释,而非一味追求稀有。”他甚至附上了两个供应商的大致名称和线上寻料渠道的关键词。
关于**工艺实现**,他指出了她思维的一个盲区:“不必局限于寻找‘老师傅’。可关注一线城市独立设计师品牌合作的小型工坊,或纺织类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工作室。他们往往兼具技艺与灵活性,对新兴品牌合作意愿更强。成本需实地沟通,建议先明确你的工艺要求清单。”
关于**成本核算**,他的回复冷静到近乎残酷:“在你未拿到具体面料报价和工坊报价前,任何核算都是空谈。当前要务是带着明确的设计稿和工艺要求,去获取真实数据。可先估算一个你心理能承受的最高单件成本,反向推导可行性。”
最后,关于**市场试探**,他给出了一个角度刁钻的建议:“放弃初期进入买手店的想法,门槛高,账期长。聚焦线上,但并非盲目开店。尝试在生活方式类平台(如小众文艺社区、注重审美分享的社交APP),以‘分享母亲遗稿与复兴理念’为主题,发布设计思路、面料选择、打样过程。不直接卖货,先积累认同理念的初始用户,打造‘云工坊’即视感。真实与透明,是你现阶段最有力的武器。”
苏晚晴一字一句地读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他的建议,几乎推翻了她不少“想当然”的念头。没有鼓励她去追求最独特、最稀缺的材料和工艺,反而强调可控性和风险;没有建议她搭建传统的销售渠道,而是让她去“讲故事”、“积累用户”。
这完全不同于她过去在苏氏集团听到的任何一种商业规划,也不同于顾宸宇那种倚仗资本横扫一切的风格。沈砚的思路,更像是一个精明的猎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最巧妙的陷阱,捕获最精准的目标。
尤其是最后关于市场试探的建议,“分享母亲遗稿”、“打造云工坊即视感”、“真实与透明是最有力的武器”……这哪里是冷冰冰的商业策略?这分明是直指人心的情感营销!他精准地抓住了她目前唯一拥有的、也是最珍贵的资源——她的故事,和她故事里承载的情感与传承。
他不仅懂商业,更懂人性。
一个“租借男友”,怎么可能懂得这些?而且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出如此针针见血、切中肯綮的建议?
苏晚晴坐在床边,握着手机,久久无法回神。窗外,朝阳已然升起,金灿灿的光芒洒满房间,却比不上她此刻内心受到的冲击明亮。
她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甚至带点试探的意味,想看看沈砚的“深浅”。没想到,对方轻描淡写间,展现出的却是深不可测的潭水。
她再次点开沈砚的邮件,反复阅读那些简洁的段落。越读,越觉得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每一个建议背后,似乎都有一套她尚未完全理解的逻辑支撑。
“业余”的建议?她现在只觉得这个想法可笑。沈砚的表现,比她认识的大多数所谓“专业”人士,要专业和犀利得多。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她心中滋生。除了刮目相看,更有一种强烈的、想要了解更多、学习更多的渴望。他像是一座突然出现在她贫瘠世界里的宝库,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她不再犹豫,立刻按照沈砚的建议行动起来。
她首先重新审视母亲那幅立领上衣的设计稿,标注出所有工艺细节要求。然后,开始在网上搜索他提到的那几家面料供应商信息,并尝试联系,询问库存料和尾单的情况。同时,她也开始留意那些独立设计师工坊和高校工作室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