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砚正式确立商业顾问关系后,苏晚晴感觉自己脚下虚浮的土地,仿佛被注入了一种名为“方法论”的混凝土,变得坚实起来。
沈砚发来的顾问协议条款清晰,费用合理,完全符合商业规范,这反而让苏晚晴更加安心。随之附上的,还有一份详细的《“素纨”项目近期行动清单与优先级建议》。清单上罗列了从内容运营、产品打样、供应链梳理到财务预算的数十个细分任务,每个任务后面都标注了建议完成时间和核心目标,甚至还有简单的“避坑指南”。
看着这份条理分明、极具操作性的清单,苏晚晴再次震撼于沈砚的高效与专业。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不仅指出了方向,还直接给出了详细的施工图纸。这让她纷乱的思绪瞬间被梳理清晰,目标明确,只需按图索骥,一步步向前推进。
然而,清单上一个被标为“高优先级”的任务,让她刚刚平静下来的心湖又泛起了涟漪——**“核心团队搭建:至少需要一名具备供应链管理及小规模生产协调经验的运营负责人。”**
沈砚在后续的邮件中补充说明:“‘素纨’目前处于创意和内容驱动阶段,但若要走向产品化和可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基本的运营骨架。你无法,也不应事必躬亲。寻找合适的、值得信赖的合伙人或早期核心员工,是比寻找资金更迫切的课题。”
道理苏晚晴都懂。她深知自己长于审美和灵感,但在具体的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供应商协调等方面,几乎是空白。过去在苏氏,她从未接触过这些底层逻辑。但问题是,去哪里找?找谁?以“素纨”目前近乎赤贫的状态和不确定的未来,谁能看得上?她又敢信任谁?
她将自己通讯录里所有可能的人选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最终颓然放弃。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苏家倒台后,过去那些围着转的“叔叔伯伯”或“青年才俊”早已避之不及。而招聘网站上寻找,且不说成本,信任基础的建立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她等不起。
犹豫再三,她再次拨通了沈砚的电话。这一次,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像一个寻求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而非一个无助的求助者。
“沈顾问,关于团队搭建……您有什么建议吗?我目前的人脉圈里,似乎找不到合适且可信的人选。”
沈砚似乎早已料到她会提出这个问题,回答得没有一丝停顿:“**向内挖掘,优于向外寻求。**”
“向内挖掘?”苏晚晴不解。
“回顾苏氏集团鼎盛时期,尤其是你父亲直接管理的产业板块,是否有那种——能力扎实,为人正直,但因不擅长钻营或因苏氏变故而离开,如今可能处于职业空窗期或不得志状态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沈砚的声音冷静得像是在进行一场商业案例分析,“尤其是,与服装纺织、生产管理相关的领域。这样的人,对苏家可能保留着一份香火情,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并且,在当下这个时间点,你们的合作门槛相对较低。”
如同一道闪电划破迷雾!
苏晚晴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人影——**赵志成,赵经理!**
父亲苏怀仁当年白手起家,最早做的就是纺织外贸。赵志成是父亲一手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跟着父亲打拼了近二十年,从车间管理一路做到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他为人耿直,技术过硬,对供应链和生产环节了如指掌,是父亲极为倚重的“老臣”。苏氏后期转向地产和金融,传统的纺织业务逐渐被边缘化,赵志成这类实干派也渐渐失了势。父亲曾颇为感慨地提过几句,说老赵是受了委屈的。苏氏破产前,赵志成似乎就已经因为理念不合,主动请辞离开了。
父亲去世后,苏晚晴沉浸在自身的悲痛和巨变中,早已将这些故人旧事抛诸脑后。此刻被沈砚点醒,她才恍然记起这位看着自己长大的赵叔叔。
“有!有一位赵志成经理,他……”苏晚晴激动地将赵志成的情况快速说了一遍。
“目标明确。”沈砚听完,言简意赅地肯定,“接下来是接触策略。你需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你以什么身份和立场去邀请他?是落魄世侄女求援,还是一个新兴品牌创始人的事业邀约?第二,你拿什么吸引他?‘素纨’目前能提供的,绝非物质回报。第三,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如何打消?”
沈砚的问题再次将苏晚晴从激动的情绪中拉回现实,迫使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沉默了片刻,认真梳理着自己的思路,然后缓缓开口,语气逐渐变得坚定:
“我必须以‘素纨’创始人的身份邀请他。这不是求援,是共事。我能提供的,首先是一个回归他熟悉和热爱的纺织服装行业的机会,一个能让他重新发挥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哪怕这个平台现在很小。其次,是‘素纨’品牌背后的故事和理念——传承、匠心、女性力量,这些或许能引发他的共鸣。最后,是绝对的信任和授权,我会明确他在生产运营方面的绝对主导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