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样本的“进化”
陆清玄站在首席分析官的观察主控室内,这里是矫正中心的“大脑”,也是理性监控网络的终极节点。整面弧形的墙壁如同活物,流淌着来自城市各个角落、数以万计监测点的数据洪流,冰冷的光影在他深灰色的制服上跳跃,将他映衬得如同一位站在信息瀑布前的、没有体温的神只。他的存在本身,就是这精密系统的一部分,是维持其绝对运转的、最核心的齿轮。
他的全部注意力,此刻都聚焦在占据了数据瀑布中央区域的、被高亮标记的信息集群上——样本739,云笙。自那次被底层日志标记为“瞬时音频干扰(已处理)”的事件后,他已经不眠不休地、动用了超越常规权限的资源,对其进行了长达一百四十四小时的连续深度监控。系统自动过滤算法几乎抹去了所有痕迹,但那一闪而逝的异常峰值残影,如同在绝对光滑镜面上留下的一粒纳米级划痕,未能影响镜面功能,却无法逃脱铸造者最苛刻的检视。
此刻,呈现在他眼前的,并非警报蜂鸣的危机,而是一种更令人心悸的、静默的蜕变。
云笙的基础生命体征曲线,依旧完美得如同教科书插图,心率、呼吸、核心体温、皮电反应基线……所有宏观的、系统赖以评分的指标,都牢牢禁锢在“完美理性”的狭窄牢笼内。然而,陆清玄那双能穿透数据表象的眼睛,看到的却是水面之下,暗流的悄然转向。
他调出了云笙长达数年的微观表情肌电信号历史记录。过往的数据是一条死亡般平坦的直线,没有任何能被情绪识别算法捕捉的肌肉群协同放电。但现在,在超高帧率摄录和皮米级运动传感器的捕捉下,图表上开始出现一些幽灵般的、持续仅数毫秒的微小脉冲。当外部环境输入某些特定参数时——例如,环境光线模拟系统“意外”生成的不规则、高对比度光影(对应沈砚报告中提到的“夕阳投影测试”),或是空气循环系统引入的、携带着极微量、未被完全过滤的有机挥发性分子(对应沈砚描述的“枯叶气味残留”)——她的眼轮匝肌外侧、颧小肌附着点,会出现一种奇特的、非典型的协同微颤。这并非愤怒的皱眉,也非喜悦的提唇,而是一种……未被编码的、原始的神经末梢骚动,像是沉睡的肢体在无意识间的一次细微抽搐,是内在某种东西试图破壳而出,却尚未找到正确形式的笨拙尝试。
更引人注目的,是脑神经网络协同性分析图谱的变化。过去的云笙,大脑各功能区块像是被无形壁垒严格分割的孤岛,信号传导路径单一而明确。而现在,当她处于系统定义的“静息”状态时,负责处理原始感官信息的丘脑、枕叶视觉皮层,与储存着进化烙印和情感潜能的古老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体和杏仁核),以及负责高级认知整合的前额叶皮层之间,开始出现一种持续性的、低强度的“背景共振”。这种共振的谐波模式异常复杂,无法被现有的任何“情感-认知”模型解读。这不再是死水一潭,而是像一片看似平静的沼泽深处,正在孕育着未知的、缓慢发酵的生命活动。仿佛一座废弃多年的庞大城市,地下管网正悄然恢复着某种基础的能量流动。
陆清玄面无表情地调出沈砚最新提交的“专项观察分析报告(周期七)”。报告中,沈砚用极其精炼、客观的学术语言,描述了这些“新出现的、低振幅神经生理活动特征”,并谨慎地将其与“样本可能具备的、超越常规模型的情感信息深层处理与内化潜能”进行关联推测,再次强调了“维持低外部干预环境,以观察其自发性演化路径”的学术必要性。报告的措辞无可挑剔,逻辑链条清晰,完全符合一个严谨研究者的身份。
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不存在于他面部神经信号中的变化,在陆清玄深邃的眼眸底层掠过。那不是情绪波动,而是一种高度纯粹的、理智被未知领域吸引时产生的“兴趣峰值”,同时,一种更隐晦的、源于绝对控制者本能的“威胁评估”信号,也在他意识底层被悄然触发。
他看到的,是“进化”的征兆。
在施加了绝对理性压力的环境下,样本739非但没有像其他样本一样崩溃或被彻底格式化,反而呈现出一种系统无法预测的“适应性演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反射外部情感噪音的、精密的共鸣箱,而是在尝试……内部重构?甚至可能,是在其意识废墟之上,自发地构建一种全新的、超越了现有“喜怒哀惧”分类法的……内在体验范式?
这完全偏离了系统所有的预测模型和理论基础。这是一个盲区,一个未被标注的黑暗海域。
陆清玄的指尖无声地在冰冷的控制台表面划过,调出了对共情师沈砚的间接行为监控摘要。数据显示,沈砚的所有操作记录、共情会话时长、生理指标波动均处于正常阈值内,与样本739的所有“规定交互”都有完整记录,没有任何明显违规。那份关于“设备老化导致瞬时音频干扰”的维护日志,在技术层面也毫无漏洞可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