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听见凌越和自己母亲打电话,凌越说自己没钱给家里人时,她就对这个男人嗤之以鼻 ,后面吃完饭就走了。我们到她工作地点调查了,证实后面咳——”
李熊顿了顿,继续道:“她正和自己的男朋友在一起,没有作案时间。”
“我们也通过死者身份证二维码查询他的婚姻登记信息,查到他已婚 ,和现任妻子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不过,他的妻子对我们的调查反抗情绪很浓烈,只说就算他死外面也跟她没一点关系,他们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
要不是身份证能查询结离婚信息,她怕自己离婚了别人会歧视,早就跟凌越离婚了。她看到凌越身份证里的开房记录就觉得恶心。经过实际调查,我们也排除了她的作案嫌疑。”
“凌越的异性朋友约三十位,身份信息复杂,通过大数据调取行程以及视频比对,没发现任何异常。”
“我们也联合他老家的派出所做走访排查,那边的摸排都说死者很多年没回去了,也没发现他有什么异常。工作环境和身边的朋友我们也摸遍了,暂未发现有嫌疑的对象,只说这人比较吝啬,喜欢巴结领导,趋炎附势。总体情况就是这些,汇报完毕,请领导们指示。”
李熊话音落下,办公室陷入几秒的寂静。所有的目光不时落在沈芝兰身上,马凉扫了边上一眼,随即转而试探着问:“沈警官,你怎么看?”
沈芝兰盯着屏幕上的案发现场,顿了顿,才缓缓开口:“表面上看,这确实更像一场自杀。”
“这话谁不会说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韩松嗤笑,“我们早说是自杀,省厅就是不批准。争分夺秒地干工作得不到肯定,到最后派一个小女娃下来和稀泥。”
“老韩!”马凉瞪了他一眼,后者悻悻闭嘴,脸上还是不服。
曾一伟适时讲道:“省厅不批准自然有它的理由。凡有人命,必须侦查。凡涉自杀,审慎侦查。这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利益,我们当以组织指挥为最高思想指导。”
他停顿了一下,才道:“小沈,你继续说。”
沈芝兰点了点头,继续刚才的话,“更像一场自杀,不代表就是自杀。”
“某位专家说过,狡猾的人在自杀时……可以把自杀弄得仿佛他杀。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凶手会力图把他的罪行伪装成自杀。”
“首先,从刚才的人际关系调查中,提到死者趋炎附势,巴结领导,吝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算是一种本能,趋利避害的本能。热衷于趋利避害者,不太会选择跳楼自杀 ,准确来说是自杀这种不利己的行为。”
“其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是一个高犯罪的领域。时间仓促,从事发到目前为止,不过32个小时左右,很多时候我们不太可能排查到所有的嫌疑,未必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不是说我们的同志不努力,而是人的精力有限,没法关注到更多的细枝末节。”
“再者,在尸检过程中 ,我们的法医非常认真,但科技日新月异,苦于设备的极限以及新药物毒物的专项研发一日千里。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追查到真正的死因。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有限,也不可能将所有前因后果都囊括。”
“最后,我想借用一下某位专业人士的理论剖析一下这个跳楼自杀的心理逻辑。”
指挥室一片静谧,只剩下她的声音铿锵有力。
“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跳楼自杀?
1.连续打击对生活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路走到了尽头。
2.心态不稳定的,受挫能力差。一旦遇到点困难,就寻死觅活,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3.精神病患者,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只是在肢体的支配下做了这样的跳楼动作。
4、表演型人格,为了获取关注。
5.其他的特殊情况。”
“死者确实婚姻不幸,但他有众多红颜知己以慰寂寥,生活还有盼头。他也不是精神病和表演型人格,那么,剩下的这种特殊情况是什么呢?”
韩松翻了白眼,再次讽笑:“真不愧是专家,这理论是一套一套的,如果不是在办公室, 我还以为我在上学呢。你就直接说说,是不是自杀?是不是自杀?噼里啪啦的没有一句中听的。”
“老韩!”曾一伟喊了一句,韩松哼了声,歪过头去了。
曾一伟示意,“小沈啊,你继续。”
沈芝兰抿唇微笑,丝毫没有受韩松的影响,指尖扣在公文包上,面上陇上了认真:“不知道你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点没有,死者在晚上戴了帽子 ,口罩和手套。”
“我们之前也注意到这点了。”支队长李熊解释,“死者生前也喜欢这样打扮出去开……见女性朋友。所以我们认定这是一种日常行为。”
沈芝兰看着他,不疾不徐地张口:“被害人任何一种日常行为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伪装行为。看似寻常,实则是因为犯罪人具备强烈的反侦查意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梨花犯罪手册请大家收藏:(m.2yq.org)梨花犯罪手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