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迅速穿过庭院,围观者纷纷退避让道。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众人心中不约而同浮现念头:这贾颜当真是个难得的,知恩图报有担当,紧要关头靠得住,最难得是听得进劝。
有人已暗自盘算起主意。贾母神色复杂地目送他们离开,不禁暗叹:“确实是个好孩子,危急时刻敢挺身而出。”即便不愿承认,她也清楚连自己都不愿靠近贾珍,其他族人更是找尽借口躲闪。
“可惜啊......”贾母收回目光,转向宝玉时暗自叹息:“终究不是我的宝玉。衔玉而生注定有大造化,家族未来全系于他。你再好,若妨碍宝玉的路......”
(众目睽睽下,贾颜安然将贾珍送回宁国府。好事者尾随而至,却见全程风平浪静。直至贾颜折返荣国府大门,再未起半点波澜。
人们终于确信:珍大爷的霉运散了。但新的疑惑浮上心头——这厄运究竟是自行消退,还是被贾颜的鸿运冲散?若说前者,先前的连环灾祸难以解释;若是后者,倒合乎情理。毕竟这小子运气实在骇人,听贾母劝告务农竟种出亩产六千斤的嘉禾,一跃封为子爵。
围观者正盘算着沾沾好运,贾颜已唤出人群中的秦可卿,向贾母禀告:“老祖宗,孙儿还要进宫谢恩,先行告退。”
“去吧,宫里规矩繁琐,凡事多请教,莫要失礼。”
“老祖宗放心,孙儿省得。”
“你们快些动身吧,莫要让圣上久候。”
“孙儿(孙媳)告退。”
原本想要上前攀附的众人只得止步,悻悻作罢。
这可是要进宫面圣谢恩的紧要时刻,若贸然阻拦,岂非显得对圣上不敬?但凡有些头脑的,都不会做出这等蠢事。
待二人身影远去,贾府众人这才纷纷感叹。
“往日竟不知这小子有这般造化。”
“谁说不是呢?就凭一句话便立下大功,更成了我贾府第三位获封爵位的,还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可保我贾家数代荣华啊。”
“这运气当真羡煞旁人。若非有他,今日族长怕是凶多吉少了。”
“也不知族长究竟冲撞了什么,怎会突然遭此厄运?若非颜哥儿福泽深厚替他化解,只怕......”
此话当真?世间真有气运之说?
事实摆在眼前,珍哥儿方才霉运缠身,转眼就断了手臂。若再耽搁些时候,性命怕都难保。可被颜哥儿背回去后便安然无恙,这不是气运是什么?
此言倒是不虚,确是如此。
众人议论纷纷,陆续向贾母行礼告退。
待人群散去,贾母领着女眷们返回荣国府。一路上,老太太始终在思索气运之事。
回到荣庆堂,贾母屏退左右,独留王夫人说话。
王夫人此刻仍心神恍惚。那个向来被她轻视、随意拿捏的庶子,竟一跃成为朝廷子爵,实在令她如鲠在喉。
母亲单独留我,可是有什么吩咐?
确有要事相商。
贾母沉吟片刻,缓缓道:颜哥儿终究是你的儿子。如今既有了出息,你该多为他的前程着想。
虽已让珍哥儿教导他宫廷礼仪,但既已封爵,便不该继续在太医院虚度光阴。
既然他发现了高产粮种,又要协助圣上推广种植,不如为他谋个相应的官职。
王夫人眉头紧蹙,不解其意。她深知老太太对贾家众人的态度,尤其对宝玉的疼爱更是她最在意的。正因如此,她才肯将宝玉养在老太太膝下。
如今老太太竟要为那庶子筹谋,莫非......
正思忖间,却听贾母话锋一转:自然,这官职不易谋得。不过若得太上皇首肯,便易如反掌了。
“颜哥儿今日可真是走运,珍哥儿那般倒霉,被他背回去竟安然无恙,看来他的福气不仅能庇佑自己,还能惠及他人。”
“听闻太上皇近来龙体抱恙,正召真武庙道长祈福。贾敬不是在那修行么?珍哥儿出了这等事,理当派人去知会一声。”
“宁国府那边去不去随他们,但咱们荣国府必须得走这一趟。”
“你且吩咐周瑞跑一趟真武庙,一则告知近日宁国府与贾家诸事,二则捎些日用之物给他。”
“自然,还有更要紧的——请这位前任族长务必为贾家前程出力。”
“颜哥儿既有这般福运,太上皇祈福正需吉星高照之人。若有机会,让贾敬将颜哥儿的名字一并呈报上去。”
王夫人初时不解其意,听到末了方才恍然。
老太太说话总爱兜圈子,绕来绕去才点明真意。起先还提什么谋官职,末了却轻描淡写带过。
真正的盘算,是要借贾敬之手,将人送到太上皇跟前。
如今朝堂局势,但凡有些体面的人家都心知肚明,何况国公府出身的王夫人?
太上皇与今上分庭抗礼,贾颜却将祥瑞献与新君,分明是投靠了今上一派。
换作贾家其他子弟,能得新君青睐本是好事,可使贾家两头下注。
偏生是这小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