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的彻底退却,如同撤去了压在“何记”头顶最后一块阴云。没有了来自北方的恶意窥伺和暗中作梗,酒楼内外的空气都仿佛清新了许多。娄晓娥的脸上重新有了血色,夜里睡得安稳了,白天打理生意时也恢复了往日的干练与从容。伙计们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后厨的灶火燃得更加旺盛,前厅的笑语也多了起来。
何雨柱终于可以真正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何记”未来的发展上。与GVF分家后的阵痛渐渐过去,虽然资金远不如从前宽裕,但没有了资本急功近利的压力,反而让他能够更加从容地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规划。他将“何记厨师学堂”正式挂牌成立,亲自担任总教习,制定了严格的学徒选拔和培养制度。第一批十二名学徒,大多是从基层做起、有悟性肯吃苦的年轻人,何雨柱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他们对食材的敬畏、对味道的执着和对顾客的真诚。
“做菜如做人,心不正,则味不纯。”这是他挂在学堂墙上的第一句训诫。
与此同时,他继续深化与昌叔的合作,不仅稳定了南洋干货的供应,还开始尝试引进一些更具特色的东南亚香料和调味品,开发新的融合菜品。他不再执着于与让·雷诺在“高端精致”赛道上的直接竞争,而是更加专注于挖掘“何记”自身“融汇百家、贴近百姓”的特色,将一些受欢迎的创新菜以更亲民的价格引入午市和套餐,吸引了更多本地的忠实食客。
欧阳文山看着“何记”在风波后展现出的韧性与活力,由衷感叹:“柱子,你现在是真正走出了自己的路。不攀附,不盲从,根基扎得深,走得才稳。”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行业的竞争从未停歇,尤其是站在巅峰的玩家。就在“何记”稳步发展之际,让·雷诺的“Le Ciel”再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集团正式宣布,将于明年春季,在日本东京表参道开设亚洲第三家分店,并首次提出“法餐与日本‘和食’哲学的深度对话”概念。消息一出,国际餐饮界为之震动。东京是全球美食的竞技场,其食客的挑剔程度和餐饮文化的深厚底蕴,远超新加坡和香港。让·雷诺此举,无疑是将亚洲市场的竞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则新闻,给何雨柱带来了新的紧迫感和思考。他意识到,真正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把店开到国外,更是要深刻理解并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口味。让·雷诺选择东京,挑战“和食”哲学,展现了他作为顶级厨师的野心和魄力。
“我们呢?”何雨柱在内部会议上,向核心团队提出了这个问题,“‘何记’的路,下一步该怎么走?是继续深耕香港,还是也要考虑走出去?”
众人议论纷纷。有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先把香港的根基打得更牢;也有觉得应该趁热打铁,尝试进入内地市场或东南亚其他城市。
娄晓娥沉吟良久,开口道:“柱子,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不是规模,也不是名气,而是我们这套经过风雨考验的、独特的融合理念和扎实的团队。盲目扩张,可能会稀释我们的核心价值。但固步自封,也可能错失机遇。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走出去’?”
“换一种方式?”何雨柱若有所思。
“比如,”娄晓娥眼睛一亮,“我们不急着开实体分店,而是以‘何记’的品牌和技艺输出为主?可以接受海外餐厅的邀请,去做客座主厨,举办美食节;或者,与国外的烹饪学校合作,开设短期工作坊,传播我们的融合菜文化?这样既能提升国际知名度,又能控制风险,还能吸收不同文化的营养。”
这个想法与何雨柱不谋而合。他欣赏地看了妻子一眼,点了点头:“晓娥说得对!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影响力’,而不是‘铺摊子’。用我们的手艺和理念去交流,去对话,比单纯开一家店更有意义,也更符合‘何记’的调性。”
一个新的、更加务实的国际化战略雏形,在何雨柱心中逐渐清晰。他决定,将“交流与传播”作为“何记”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他让欧阳文山帮忙留意合适的国际美食交流机会,并开始着手准备一套能够代表“何记”精髓的、适合教学和展示的标准化课程。
就在何雨柱踌躇满志地规划着“何记”新程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节奏,也让他对“家”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天晚上,娄晓娥在清点账目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脸色苍白,差点晕倒在地。何雨柱大惊失色,立刻将她送到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的话让何雨柱心头一紧:娄晓娥长期劳累过度,加上之前精神压力巨大,身体严重透支,心脏也出现了些问题,需要立即住院休养一段时间,并且今后不能太过操劳。
看着病床上妻子虚弱的脸庞,何雨柱心中充满了愧疚和心疼。这些年,他光顾着在外拼搏,抵御明枪暗箭,却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娄晓娥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何记”不可或缺的支柱,里里外外,操心劳力,从未有过怨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被撵之傻柱觉醒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