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恳请殿下,允臣以布衣之身,开办一座‘稷下学宫’!”
“广招天下学子,不问出身,不分贵贱!”
“在学宫里,臣不教他们如何考取功名,只教四件事——格物、致知、明辨、是非!”
赵衡听着陆尘这番话,心神掀起滔天巨浪。
他明白了。
陆尘要的,根本不是斩除几个烂疮,而是要为这腐朽的大晟,彻彻底底地换一次血!
这盘棋,他竟看到了百年之后!
“陆兄……”
赵衡喉头滚动,有万语千言堵在胸口。
他想说此路何其艰难,这是要与天下所有靠“规矩”吃饭的读书人为敌!
可话到嘴边,却只化为一股激荡的热血。
他忽然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郑重地后退一步。
在陆尘惊愕的目光中,这位大晟太子,未来的九五之尊,对着他,行了一个标准的弟子礼,深深一拜。
“先生之愿,亦是孤之愿!”
赵衡抬头,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只是……先生可知,国子监李祭酒乃三代帝师,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他视祖宗经义为圭臬。您此举,无异于另立山头,是在掘他的根。孤怕……”
陆尘笑了,笑得云淡风轻。
“殿下,臣要掘的,不是谁的根。”
“而是那些早已烂在土里,只会教人生出毒疮的根。”
“好!”
赵衡一拳砸在掌心,再无半分犹豫。
“大晟国库,任先生取用!天下工匠,任先生调遣!”
“李祭酒那边,孤替你扛着!”
“孤,只求先生一件事。”
“为我大晟,开万世太平!”
……
斩仙台上。
孙悟空看得抓耳挠腮,兴奋地直翻跟头。
“好!好!这官不做,去教书育人!这书生,比当官时更有趣!对俺老孙的脾气!”
哪吒看着镜中那个脱下官袍的身影,轻声自语。
“他放弃了最直接的力量,却想掌握最根源的力量……人心。”
杨戬的三只神目中,光华流转,看得更深。
“这比在朝堂之上,是更凶险百倍的战场。”
……
一道圣旨,昭告天下。
左都御史陆尘,功高盖世,却不慕权位,自请辞官。
太子感其高义,特封其为“大晟文宗”,准其开办学宫,教化万民。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这一次,不再是私下嘲笑,而是化为了实质的攻击。
第二日早朝,国子监祭酒李斯年,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臣,率领御史台、翰林院数十名官员,齐齐跪在金銮殿外。
他们痛哭流涕,直言太子“亲近佞臣,动摇国本”,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他们称陆尘的“格物致知”为“奇技淫巧”,是“歪理邪说”,若任其发展,将毁掉大晟立国百年的儒学根基!
一时间,京城舆论汹涌。
无数读书人将陆尘视为离经叛道的叛徒,口诛笔伐。
太子赵衡在朝堂上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与自己的老师李斯年当庭辩驳,最终以储君之位作保,才勉强将此事压下。
但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活阎王”的笑话。
没了天子剑,没了都察院,他陆尘,还剩下什么?
……
数日后,京郊。
一座古朴而大气的学宫拔地而起。
没有雕梁画栋,唯有“稷下学宫”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透着一股不屈的风骨。
开办之日。
学宫门前,门可罗雀。
冷清得能听到风声。
远处官道上停着的几顶华贵官轿,和周围茶楼里坐满的、看热闹的读书人,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国子监祭酒李斯年,正坐在一顶八抬大轿内,手握茶盏,闭目养神。
他身旁,一名年轻官员低声道:“老师,您看,我就说无人会去。这陆尘,不过是哗众取宠之辈,高估了自己。”
李斯年眼皮都未抬。
“竖子狂妄,自取其辱。今日,老夫便要让他知道,何为‘士林清议’,何为‘人言可畏’!”
话音刚落。
学宫前,陆尘一身青色布衣,在一片嘲弄的目光中,平静地走了出来。
他身后,铁牛等三十名缇骑,虽也换了便装,却依旧身姿笔挺,眼神如刀,将所有不怀好意的目光一一挡回。
陆尘环视四周,看着那些空荡荡的报名桌,看着远处那些幸灾乐祸的嘴脸,脸上没有丝毫失落。
他只是微微一笑,取来笔墨纸砚,在空无一人的学宫大门前,缓缓铺开一张丈余长的红纸。
“装神弄鬼!”
茶楼上有人嗤笑。
陆尘充耳不闻,提笔蘸墨。
他手腕悬停,气沉丹田,随即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上联书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一联写出,周围的读书人先是一愣,随即不少人点头,暗道“好句”。
但也仅此而已。
此联工整,却也常见。
李斯年的轿帘掀开一角,苍老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庭审我,却审出个众神白月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天庭审我,却审出个众神白月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