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地窖的试验并未停止。在李恪的亲自指导和雷老头那双巧手的不断尝试下,火药的配比逐渐优化,威力虽仍远不及后世,但那一声声沉闷的轰鸣,已能让王德每次听到都面无人色,也让哑巴雷老头的眼神从最初的恐惧,变成了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光芒。
李恪并未急于将成品拿出,他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将这“奇物”价值最大化的时机。他深知“奇技淫巧”若无名分,便是取祸之道,唯有与军国大事紧密相连,方能化险为夷。
这个机会,很快便随着陇右的一份紧急军报而来。
“陛下!李积大将军八百里加急!”朝会之上,信使风尘仆仆,声音嘶哑,“慕容孝隽异常狡诈,我军数次设伏,皆被其识破!其部行踪飘忽,专挑我防御薄弱处下手,劫掠后便远遁,不与大军纠缠!李大将军请奏,若‘游弈军’不能尽快形成战力,恐难遏制其凶焰,边境诸州压力日增!”
军报内容让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李积用兵如神,竟也一时奈何不得那慕容孝隽?这吐谷浑名王,果然非易与之辈!
李世民面色沉静,但敲击御案的手指频率微微加快,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看向侯君集:“‘游弈军’组建如何?”
侯君集出列,面带难色:“回陛下,精锐已初步遴选完毕,然……正如前日魏王殿下所言,各部协调、后勤保障等细则尚在磨合,形成战力……尚需时日。”
李泰站在班列中,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
压力,再次无形地压向了提出“游弈军”策略的李恪。虽然无人明说,但许多目光已悄然落在他身上。
就在这时,李恪深吸一口气,知道不能再等了。他稳步出列,躬身道:“父皇,李大将军所遇之难,在于慕容孝隽滑不留手,难以捕捉其主力。我‘游弈军’纵成,若无法锁定其行踪,亦可能疲于奔命。”
“哦?你有何策可锁敌踪?”李世民目光投来。
“儿臣不敢妄言军略。”李恪话锋一转,“然,儿臣近日读书之余,偶得一古方,或可炼制一物,能于特定之时,产生巨响浓烟,声传数里,烟柱冲天。”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巨响浓烟?声传数里?这是何物?
连李世民都露出了诧异之色:“此物有何用处?”
“儿臣愚见,”李恪不慌不忙道,“此物或可用于军旅。譬如,若‘游弈军’小队发现慕容孝隽主力踪迹,无力独自应对时,可借此物示警,指引大军合围。或于夜间袭营,以此物制造混乱,惊扰敌军人马。甚至……可设法将此物置于陶罐之中,投掷而出,或可伤敌。”
他描述得尽量保守,避免过于惊世骇俗,但“巨响示警”、“制造混乱”、“或可伤敌”这几个关键词,已足以让在场的武将们心跳加速!
侯君集忍不住追问:“吴王殿下,此物……果真能有如此奇效?可能演示一番?”
李泰却冷哼一声:“三哥,军国大事,非同儿戏!岂能凭一虚无缥缈之‘古方’妄下论断?若临阵无效,岂不贻误战机,徒增笑柄?”
李恪看向李泰,目光平静:“四弟所言极是。故,儿臣恳请父皇,允儿臣于城外僻静处,当众演示此物!有效无效,一试便知!若无效,儿臣甘愿领受妄言之罪!若有效……或可助李大将军一臂之力,早日平定边患!”
他直接提出了当众演示,将一切都摆到了明面上,赌上了自己的声誉!
李世民眼中精光闪动,他深深看了李恪一眼。这个儿子,总能给他带来“惊喜”。前有净垢皂,后有那来历不明的闷响,如今又冒出这能产生巨响浓烟的“古方”……
“准!”李世民没有任何犹豫,“传朕旨意,明日巳时,于城西安化门外皇家猎苑,朕要亲睹此物!着兵部、将作监派人协同吴王准备!”
“儿臣(臣)领旨!”李恪与侯君集同时应道。
李泰脸色微变,却也无法再阻止。
次日,安化门外皇家猎苑。
一片被清空出来的草地上,旌旗招展,禁军肃立。李世民端坐于临时搭建的凉棚之下,左右陪着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等重臣,以及众多好奇的文武官员。李泰、李承乾等皇子也位列其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地中央那个穿着亲王常服,神色平静的年轻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着的几个看似普通的厚壁陶罐和几根粗长的竹竿上。
李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些许紧张。他转向李世民方向,躬身道:“父皇,儿臣准备演示两种用法。其一,地面引爆;其二,凌空发烟。”
得到李世民颔首许可后,李恪对身边的雷老头(已被特许在场)和王德点了点头。
第一个演示,地面引爆。一个装填了优化版火药(威力比地窖试验时已增强不少)的陶罐被放置在五十步外的一块空地上,插入加长的药捻。
“父皇,诸位大人,请捂耳。”李恪提醒了一句,随即示意雷老头点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