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笔御批的“准”字,如同一声号令,瞬间激活了蛰伏的潜龙。组建“神机营”的旨意明发至兵部,立刻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支完全由新奇火器武装、独立于现有十六卫体系之外的营队,其意义非同小可。
然而,此刻帝国上下已全面进入战争状态,一切为东征让路。在皇帝明确的意志和兵部尚书侯君集的鼎力支持下,阻力被降至最低。来自各卫的推荐名单很快汇总上来,经过李恪与侯君集的亲自筛选,五百名年纪轻、头脑活、臂力强、背景清白的士卒被迅速选定。他们被秘密调往长安城外,沣水河畔那片刚刚完成初步平整、被划为“武研院试验场”的广阔区域——这里,也将是“神机营”最初的驻训之地。
与此同时,武研院灯火通明,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熔炉。在李恪的亲自督战下,第一批专供“神机营”使用的制式火器被加紧生产出来:改进后的“掌心雷”,体积更小,便于投掷;标准化制造的“一窝蜂”火箭箱,确保齐射的覆盖与稳定;甚至还有少量经过反复测试、可靠性有所提升的“神火飞鸦”被列为秘密武器,严加看管。
李恪深知,武器固然重要,但使用武器的人,才是关键。他并未将训练事宜完全交由兵部或武研院的工匠,而是亲自拟定了详细的操典,并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这处新兴的营地。
营地初建,条件简陋。但五百名被选拔出来的士卒,在得知他们将执掌那传说中“声若惊雷、裂石开山”的神奇火器,并由献上此物的吴王殿下亲自督训时,初始的茫然迅速被一种混合着好奇、兴奋与使命感的情绪所取代。
第一日的操训,李恪并未急于让他们接触火器。他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尔等可知,为何选中你们,组建此‘神机营’?”
台下鸦雀无声。
“不是因为你们弓马最强,也不是因为你们刀法最精!”李恪的声音陡然提高,“而是因为,你们需要学习的,是前所未有的战法!你们手中将执掌的,是足以改变战局的力量!”
他拿起一枚“掌心雷”,高高举起:“此物,名曰‘掌心雷’,看似小巧,内藏乾坤!用之得法,可于敌群中开出血路;用之不当,未伤敌,先伤己!”
他又指向一旁覆盖着油布的“一窝蜂”火箭箱:“此物齐射,如飞蝗骤雨,覆盖百步,专克敌军密集阵型!然,装填繁琐,需同袍紧密配合!”
“还有那‘神火飞鸦’,”李恪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可飞越数百步,摧城拔寨!然,造价高昂,制作不易,每一枚,都凝聚着武研院工匠的心血!”
“故而,入我神机营,第一要务,非是杀敌,而是‘纪律’与‘协同’!”他声如金石,掷地有声,“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一人失误,全营皆危!你们不是一个五百人,而是一个整体,一具由五百个部件构成的战争机器!明白吗?!”
“明白!”台下响起参差不齐却足够响亮的回应。
“大声点!本王听不见!”
“明白!!!”五百人的吼声汇聚在一起,震得沣水河面都泛起涟漪。
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士气可用。
接下来的日子,营地内充斥着与寻常军营截然不同的训练内容。没有震天的喊杀声,没有激烈的搏击对抗,更多的是反复的队列行进、旗号辨认、口令传递,以及极其枯燥的武器保养、装填流程演练。士卒们被要求蒙着眼睛拆卸、组装“一窝蜂”的发射机构,要求在不同的地形、天气下,快速估算“掌心雷”的投掷距离和角度。
李恪甚至亲自示范,讲解火药特性,强调防火、防潮的重要性。他让士卒们轮流感受“掌心雷”在安全距离外爆炸的威力,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他们对自己手中的武器,产生敬畏之心。
起初,这种迥异于传统的训练方式让一些习惯了弓马刀枪的老兵感到不适和疑惑。但当他们逐渐熟悉了流程,当第一次实弹演练到来时,所有的疑惑都化为了震撼。
沣水河畔,划定的靶场上。随着指挥旗挥下,数十名士卒同时奋力掷出“掌心雷”。黑色的铁疙瘩划破空气,落入远处的假设敌阵中。
“轰!轰!轰!”
连绵的爆炸声响起,虽然用的是减装药训练弹,但那沉闷的巨响和腾起的烟尘,依旧让初次经历的士卒们心头狂跳,脸色发白。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手中那小小物件的恐怖力量。
紧接着,“一窝蜂”火箭箱被推出。引信点燃,刺耳的尖啸声中,数十支火箭拖着尾焰,如同暴怒的马蜂群,呼啸着覆盖了数百步外的目标区域,将设置的草人、木靶炸得粉碎,燃起熊熊火焰!
亲眼目睹这毁灭性的一幕,所有神机营士卒的眼中,都燃起了狂热的光芒!他们终于明白,吴王殿下所言“改变战局的力量”是何等含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