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游说魏王: “魏国有千里土地,虽不算大,但田舍、房屋密集,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人口众多,车马络绎不绝,声势浩大,仿佛有三军之众。我认为魏国不弱于楚国。如今听说大王有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战车六百乘,战马五千匹,却听信群臣之言,想要臣服秦国。希望大王深思。赵国派我献上愚计,奉上盟约,请大王明察。”魏王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对齐王说:“齐国是四面险固的国家,土地有两千多里,军队数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三军精锐,五家之兵,进攻如利箭,作战如雷霆,解散如风雨。即使有战事,也无需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临淄城中有七万户,我估计每户不少于三名男子,不需征发远县的兵力,仅临淄的士兵就有二十一万。临淄非常富庶,百姓无不斗鸡、走狗、六博、蹴鞠。临淄的街道上,车毂相撞,人肩相摩,衣襟相连可成帷幕,挥汗如雨。韩、魏之所以畏惧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一旦开战,不到十天就能决定胜负。韩、魏若战胜秦国,兵力也会折损一半,四境难以防守;若战败,国家将面临灭亡。因此,韩、魏不敢轻易与秦国开战,而宁愿臣服。但秦国攻打齐国则不同,需越过韩、魏,经过卫国的阳晋道和亢父险地,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排,百人守险,千人难越。秦国即使想深入齐国,也会担心韩、魏在后策应。因此,秦国只能虚张声势,不敢真正进攻齐国。齐国若不深思秦国无法奈何自己,反而想臣服秦国,这是群臣的失策。如今齐国无需臣服秦国,却能保持强国地位,请大王慎重考虑。”齐王同意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又前往楚国,游说楚威王:“楚国是天下强国,土地六千多里,军队百万,战车千乘,战马万匹,粮食可支十年,这是称霸的资本。秦国最忌惮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两国势不两立。因此,我建议大王联合诸侯孤立秦国。我可以让崤山以东的国家向楚国进贡,听从大王的号令。各国将社稷、宗庙托付给楚国,练兵备战,供大王调遣。合纵则诸侯割地事楚,连横则楚国割地事秦。这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大王如何选择?”楚王也同意了苏秦的建议。?
苏秦成为合纵联盟的领袖,同时担任六国的相国。他北上报赵,车马随从的规模堪比诸侯。苏秦的高光时刻。?
公元前332年,齐威王去世,其子宣王辟疆继位。 ?
宣王得知成侯陷害田忌,便召田忌回国并恢复其职位。??
秦惠王派犀首(公孙衍)欺骗齐、魏,联合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出使燕国,承诺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联盟瓦解。赵国人决黄河水淹齐、魏联军,齐、魏军队撤退。?
魏国将阴晋割让给秦国求和,阴晋即华阴。?齐王攻打燕国,夺取十城,后又归还。?
公元前330年,秦国攻打魏国,包围焦、曲沃。魏国将少梁和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
公元前329年,秦国攻打魏国,渡过黄河,夺取汾阴、皮氏,攻占焦城。?
楚国楚威王去世,其子怀王槐继位。?宋公剔成的弟弟偃袭击剔成,剔成逃往齐国,偃自立为君。?
公元前328年,秦国公子华和张仪率军包围魏国的蒲阳,攻占后,张仪建议将蒲阳归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为人质。张仪游说魏王:“秦国对魏国非常厚待,魏国不可无礼于秦。”魏国于是将上郡十五县割让给秦国。张仪回国后被任命为秦相。?
公元前327年,秦国将义渠设为县,义渠君成为秦臣。?
秦国将焦、曲沃归还魏国。?
公元前326年,赵国赵肃侯去世,其子武灵王继位。武灵王设置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并重用先君的重臣肥义,增加其俸禄。?
公元前325年,四月戊午日,秦国首次称王。?
卫国卫平侯去世,其子嗣君继位。?
卫国有一名罪犯逃到魏国,为魏王的后妃治病。嗣君派人用五十金赎回这名罪犯,魏国不允,嗣君便用左氏城交换。左右劝谏:“用一座城换一名罪犯,值得吗?”嗣君说:“你们不懂。治国无小事,乱国无大事。法不立,诛不严,即使有十座左氏城也无用;法立,诛严,失去十座左氏城也无妨。”魏王听说后,将这名罪犯送回卫国。?
公元前324年,秦国的张仪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陕城。?
苏秦与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燕王发现。苏秦恐惧,便对燕王说:“我在燕国无法使燕国强大,但在齐国则可以使燕国受益。”燕王同意。苏秦假装得罪燕国,逃往齐国,齐宣王任命他为客卿。苏秦劝齐王大兴土木,以消耗齐国国力,暗中为燕国谋利。?
公元前323年,秦国的张仪与齐、楚的相国在啮桑会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