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年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宫祭祀上天。?
二月,丞相翟方进去世。当时的星象显示火星停留在了心宿。这时,丞相府议曹平陵人李寻向翟方进呈上了文书说:如今民间受到自然灾害的逼迫,上天那严厉的谴责几乎天天增加,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只受斥逐的惩罚呢!现在整个丞相府有三百多人,还请您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人与他一起尽节,以转移凶险。翟方进对此也是感到十分忧愁,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好遇到精通天文星象学说的郎官贲丽说大臣应当代替天子以自己的身体去挡灾祸。于是成帝就召见翟方进。等到翟方进从宫里回来,还没来得及自裁,成帝就下了策书,斥责他把国家政事管理得乱七八糟,导致天灾人祸一同发生,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策书中又说:朕本打算把你免职,但还是不忍心,只好派尚书令赐与你上等好酒十石,肥牛一头,你好自为之吧!随后翟方进就自杀了。成帝下令要对此事保密,然后就派九卿拿着皇帝的策书,赠翟方进印信绶带,并赐给他御用冥器,同时由少府供设帷帐,房柱和栏杆都裹上了白布。成帝多次亲自前往吊唁,对他的礼仪之隆重、赏赐之多,与其他丞相都大有不同,简直前所未有。?
司马光对此有话说:晏婴有句话说:“天命不容怀疑,人的命运只有一个,这是无法改变的。”祸福降临在人的身上,难道可以转移吗?从前楚昭王、宋景公不忍心将灾祸转移到卿佐身上,还说:“把心腹的疾患,转移到四肢,这有什么好处呢!”假如灾祸可以转移,仁慈的君王还不忍心那样做,更何况不可转移呢!假使翟方进罪不至死而诛杀了他,以承担上天的惩罚,这是诬蔑上天;假使翟方进有罪应当处以死刑,却秘密诛杀,又赐给他厚葬,这是欺骗人心。孝成皇帝想欺天、欺人,但最后并没有好处,可以说是不知天命。?
三月,成帝在未央宫驾崩。?
成帝一向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当时,楚王刘衍、梁王刘立来京朝见,第二天早晨就要辞行归国。成帝铺设帷帐,住在了白虎殿。成帝又想拜左将军孔光为丞相,这时已经已刻好了侯爵的印信,准备好了封拜诏书。黄昏和夜间,事情还和往常一样,到了清晨,成帝穿裤袜就要起床,突然衣服滑落,人就不能说话了,当计时的昼漏到十刻时,成帝驾崩。成帝的驾崩引起了民间的喧哗,他们把这一切都归罪于赵昭仪。随后,皇太后就诏令大司马王莽,让他与御史、丞相、廷尉一起追究审理此事,并查问成帝起居和发病的情况。结果赵昭仪自杀谢罪。?
班彪说:我的姑母曾在后宫充当婕妤,她的父亲、兄弟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他们多次对我说:“成帝善于修饰仪表,上车后要端正地站立,而且不向内回顾,说话又不急躁,手也不指指划划。临朝时仪态深沉、平静,就像神一样庄严,可以说是肃穆温和的天子之容了。而且成帝博览群书,融贯古今,对臣下直率的言辞,能够宽容的接受,公卿的奏议要是有可称道的内容,他都会进行赞赏。那时正逢太平之世,朝廷上下一片和睦景象。然而,他却沉溺于酒色,使得赵氏秽乱内宫,朝政被外戚擅权,说起来实在令人叹息!自从建始元年以来,王氏开始执掌国家命运,哀帝、平帝都短命,于是王莽就篡夺了皇位,王氏的威福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成帝驾崩当天,孔光就在大行皇帝灵枢前,拜受丞相、博山侯印信、绶带。?
富平侯张放听到成帝驾崩的消息后,追思仰慕哭泣,悲痛而死。?
荀悦说:张放并非不爱成帝,而是光有爱,没有忠。因此,爱而不忠,是仁义的大害!?
随后皇太后下诏恢复了长安南北郊祭祀天地大典。?
夏季四月,太子即皇帝位,是为汉哀帝。他先去拜谒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然后大赦天下。?
哀帝即位之初,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减省朝中的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裁决处理,朝廷上下一致希望能天下大治。?
过了几天,就把孝成皇帝葬在了延陵。?
然后太皇太后就下诏,让傅太后、丁姬每十天一次到未央宫探望皇帝。?
哀帝下诏询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应当居住在什么地方才合适?丞相孔光听说傅太后为人刚强暴烈,而且善于玩弄权术,哀帝还在襁褓中时,就由她抚养教导,到哀帝成人以后,能继承大统,她又出了大力,孔光担心傅太后会干预政事,就不想让她与皇帝早晚接近,于是就建议说:“定陶太后应当另行修筑宫室居住。”大司空何武却说:可以让定陶太后住在北宫。最终哀帝还是听从了何武的建议。北宫有紫房复道直通未央宫,傅太后就从复道早晚去哀帝住所,请求哀帝加封她的尊号,提拔宠信她的亲属,这就使得哀帝无法以正道行事。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哀帝和傅太后的心意,就上书说:秦庄襄王的母亲,本来是夏氏,后来庄襄王被华阳夫人认为嗣子。等到继位后,夏氏、华阳夫人都被尊称为太后,所以我觉得应该尊定陶共王后为帝太后。随后哀帝就把这份奏章交给有关官署进行讨论,大司马王莽、左将军、关内侯、主管尚书事师丹联合上奏弹劾董宏说:董宏明知皇太后是最为尊贵的称号,现今天下一统,他却援引亡秦的事例作为比喻,企图贻误圣朝,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简直就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由于哀帝刚刚继位,态度谦让,就采纳了王莽、师丹的意见,把董宏免官,贬为了平民。傅太后得知消息后就很生气,就前去要挟哀帝,非要称这个尊号不可。哀帝无奈之下就把这事转告给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同意下诏尊定陶恭王为恭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