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三
公元280年
春季,正月,吴国实行大赦。
此时,晋朝杜预向江陵进军,王浑从横江出兵,攻打吴国的镇守和戍卫据点,所到之处都攻克了。二月戊午日,王濬、唐彬打败了丹杨监盛纪。吴国人在长江中的浅滩要害之处,都用铁锁横截江面;又制作了铁锥,长一丈多,暗中放置在江中,用来阻挡晋军的战船。王濬制作了几十只大木筏,每只木筏方圆一百多步,上面捆绑草人,草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命令熟悉水性的人驾驶木筏先行,要是遇到铁锥,铁锥就会扎到木筏上被带走。又制作了大火炬,长十多丈,粗几十围,在上面灌上麻油,放在船的前面,要是遇到铁锁,就点燃火炬烧它,一会儿功夫,铁锁就被烧得熔化断开,于是战船通行无阻。庚申日,王濬攻克西陵,杀死吴国都督留宪等人。壬戌日,又攻克荆门、夷道两座城池,杀死夷道监陆晏。杜预派遣牙门周旨等人率领八百名奇兵连夜乘船渡江,袭击乐乡,命人到处树立旗帜,并在巴山点燃火把。吴国都督孙歆害怕了,就给江陵督伍延写信说:“北边来的各路军队,竟然是飞渡过江的。”周旨等人在乐乡城外埋伏兵力,孙歆派兵出城抵御王濬,最终大败而回。周旨等人派出伏兵跟随孙歆的军队进城,孙歆没有察觉,伏兵一直到了他的营帐下,俘虏了孙歆后返回。乙丑日,王濬击杀吴国水军都督陆景。随后,杜预进军攻打江陵,甲戌日,成功攻克江陵,并斩杀伍延。于是沅水、湘水以南,直到交州、广州,吴国的州郡都望风而降,送上印绶。杜预手持符节,以皇帝的名义安抚他们。总共斩杀和俘获吴国都督、监军十四人,牙门、郡守一百二十多人。同时,胡奋也成功攻克了江安。
乙亥日,晋武帝下诏说:“王濬、唐彬已经平定巴丘,与胡奋、王戎共同平定夏口、武昌,又顺长江长驱直入,径直前往秣陵。杜预应当安定零陵、桂阳,安抚衡阳。大军过后,荆州南部地区自然可以通过传布檄文而平定。杜预等人各自分派兵力来增强王濬、唐彬的力量,太尉贾充移驻项城。”
王戎派遣参军襄阳人罗尚、南阳人刘乔率领军队与王濬会合攻打武昌,吴国江夏太守刘朗、督武昌诸军虞昺都投降了。虞昺是虞翻的儿子。
杜预与众将领商议军情,有人说:“盘踞百年的敌寇,不能一下子攻克,现在春天江水上涨,难以长时间驻军,应该等到冬天,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杜预说:“从前乐毅凭借济西一战而吞并强大的齐国,如今我军兵威已经振奋,就像劈竹子,劈开几节之后,剩下的都能迎刃而解,不会再有费力的地方了。”于是就向各位将领指点传授谋略,径直向建业进军。
吴主听说王浑南下,便派丞相张悌统领丹杨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率领三万军队渡江迎战。大军到了牛渚,沈莹就说:“晋军在蜀地训练水军已经很久了,上游的各路军队,平时没有戒备,有名的将领都已死去,现在由年轻人担任重任,恐怕不能抵挡。晋军的水军一定会到这里,我们应当集中兵力等待他们到来,与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有幸取胜,那长江以西就会太平。现在渡江与晋军主力交战,要是不幸失败,那么国家大事就完了!”张悌说:“吴国将要灭亡,这是贤人和愚人都知道的,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我担心蜀地的军队到了这里,众人心中恐惧,就再也不能整顿了。趁现在渡江,还可以与晋军决战。如果战败牺牲,就一同为国家而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取胜,北方的敌人就会逃跑,我们的兵力就会增强万倍,就应当乘胜南进,在中途迎击他们,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要是按你的计策,恐怕士兵都会逃散,坐等来敌,君臣一起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牺牲,这不也是耻辱吗!”
三月,张悌等人渡江,在杨荷包围了王浑的部将城阳都尉张乔。张乔的军队只有七千人,关闭营栅请求投降。诸葛靓想把他们全部杀掉,张悌说:“强敌就在前面,不应先去对付小股敌人,况且杀死投降的人不吉利。”诸葛靓说:“这些人因为救兵没到,兵力薄弱不能抵抗,所以才暂时假装投降来拖延我们,他们不是真的投降。如果放了他们前进,一定会成为后患。”可张悌不听,在安抚了张乔的军队后便继续前进。张悌与扬州刺史汝南人周浚,摆开阵势相对。沈莹率领丹杨的精锐士兵、五千名手持刀盾的士兵,三次冲击晋军阵地,都没有冲动。沈莹领兵撤退,他的部下混乱起来;将军薛胜、蒋班趁着对方混乱发起进攻,吴军士兵接连溃逃,将帅根本无法阻止,张乔又从后面夹击,最终,在版桥大败吴军。诸葛靓率领几百人逃走,派人去迎接张悌,张悌不肯离开,诸葛靓亲自去拉他说:“国家存亡自有天命,不是你一个人能支撑的,为什么要故意自杀呢!”张悌流泪说:“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啊!况且我小时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诸葛亮)赏识提拔,常常担心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的知遇之恩。现在能为国家牺牲,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诸葛靓再三拉他,他还是不动,诸葛靓只好流着泪放开他,走了一百多步,回头看时,张悌已经被晋军杀死,同时被斩杀的还有孙震、沈莹等七千八百人,吴国人听后极为震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