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十四
公元322年
春季,正月,郭璞再次上奏,请求趁着皇孙出生,颁布赦免令,元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乙卯日,东晋朝廷大赦天下,改年号。
这时,王敦任命郭璞为记室参军。郭璞擅长占卜,知道王敦必定会叛乱,到时自己也会牵连其中遭遇灾祸,为此十分忧虑。恰好遇到大将军掾、颖川人陈述去世,郭璞哭得那是极为悲痛,还说:“嗣祖(陈述字),怎知这不是福气呢!”
王敦自从与朝廷产生隔阂后,就羁留录用朝中有名望的官员,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幕府中,另任命羊曼和陈国人谢鲲为长史。羊曼是羊祜哥哥的孙子。羊曼、谢鲲整天沉醉不醒,所以王敦不把事务托付给他们。王敦将要作乱,就对谢鲲说:“刘隗奸邪,将会危害国家,我想清除君主身边的恶人,你觉得怎么样?”谢鲲说:“刘隗确实是祸乱的根源,但他就像城墙边的狐狸、宗庙里的老鼠(有恃无恐)。”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哪里懂得大局!”随即就把谢鲲调出担任豫章太守,又扣留住不派遣。
戊辰日,王敦在武昌起兵,上奏列举刘隗的罪状,称:“刘隗奸佞邪恶,随意谗害忠良,仗着陛下宠爱作威作福,行事更是肆意妄为,又胡乱征发劳役,使士民劳苦烦扰,赋税徭役繁重,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我身为朝廷宰辅,不能坐视国家成败,于是进军讨伐。若刘隗的首级早上悬挂起来,各路军队傍晚就会撤退。从前太甲败坏国家法度,幸亏接纳了伊尹的忠言,商朝才重新兴盛。希望陛下深思熟虑,那么天下就能安定,国家就能永远稳固了。”沈充也在吴兴起兵响应王敦,王敦便任命沈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王敦到了芜湖,又上表列举刁协的罪状。元帝大怒,乙亥日,下诏说:“王敦依仗朝廷的宠信,竟敢放肆地发动叛乱,把我比作太甲,想把我幽禁起来。这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现在我亲自率领六军讨伐大逆贼,有杀王敦的人,封五千户侯。”王敦的哥哥、光禄勋王含乘坐轻舟逃到王敦那里。
太子中庶子温峤对仆射周顗说:“大将军这次行动似乎有原因,该不会滥杀无辜吧?”周顗说:“不是这样的。君主除非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能起兵威胁君主呢!做出这样的举动,怎能说不是叛乱呢!处仲(王敦字)凶暴傲慢,目无君主,他的野心难道会有止境吗!”
王敦刚开始起兵时,就派使者告诉梁州刺史甘卓,约他一起东下,甘卓答应了。等王敦登上船后,甘卓却不来,并派参军孙双到武昌劝阻王敦。王敦惊讶地说:“甘侯之前和我说的是什么话,现在又变卦了?他只是担心我危害朝廷罢了!我现在只是清除奸凶,如果事情成功,会让甘侯做公。”孙双回去报告,甘卓因此犹豫不决。有人劝甘卓:“暂且假装答应王敦,等王敦到了京城再讨伐他。”甘卓说:“从前陈敏叛乱,我先顺从他后来才图谋对付他,议论的人说我是被逼迫才想改变,我心里常常感到愧疚。现在如果再这样做,怎么能表明自己的清白呢!”于是,甘卓派人把王敦的意图告诉顺阳太守魏该,魏该说:“我起兵抵抗胡贼的原因,正是想要忠于王室。现在王公起兵对抗天子,不是我应该参与的。”于是就与甘卓断绝了联系。
王敦派参军桓罴劝说谯王司马承,请司马承担任军司。司马承叹息说:“我大概要死了!此地荒凉,百姓稀少,势力孤单,又没有外援,将凭什么成功呢!但能为忠义而死,又有什么可求的呢!”司马承传檄征召长沙人虞悝担任长史,恰逢虞悝遭遇母亲的丧事,司马承前往吊唁,并说:“我想讨伐王敦,但兵力少,又缺乏粮草,而且刚到这里,恩德和信义还没有普及。你们兄弟是湘中的豪杰,现在王室正处于危难之中,战争之事,古人不会推辞,你们有什么指教我的呢?”虞悝说:“大王不认为我们兄弟浅陋无能,亲自屈尊前来,我们怎敢不效死力!但本州荒凉破败,难以进军讨伐;应该暂且收聚部众坚守,然后传檄四方,王敦的势力必定会分散,分散后再图谋他,或许可以取胜。”司马承于是囚禁了桓罴,任命虞悝为长史,任命他的弟弟虞望为司马,并督护各路军队,与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长沙人王循、衡阳太守淮陵人刘翼、舂陵令长沙人易雄,共同起兵讨伐王敦。易雄向远近各地传布檄文,列举王敦的罪恶,于是一州之内都响应司马承。只有湘东太守郑澹不服从,司马承就派虞望讨伐并斩杀了他,并把他的首级在四境示众。郑澹是王敦的姐夫。
司马承派主簿邓骞到襄阳,劝说甘卓道:“刘大连(刘隗)虽然傲慢不驯,失去了人心,但并没有危害天下。大将军(王敦)因为私人怨恨,出兵直指京城,这正是忠臣义士尽忠尽节的时候。您担任一方长官,奉旨讨伐有罪之人,这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绩啊。”甘卓说:“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事不是我能做到的,但我立志为国献身,会和大家仔细商议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