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纪十九
公元342年
春季正月初一(己未日),发生了日食。
正月初七(乙丑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豫州刺史庾怿送酒给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察觉酒中有毒,便先让狗喝了,狗随即死亡,他便秘密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说:“大舅庾亮已经扰乱过天下,小舅你又想这样做吗!”二月,庾怿饮下毒酒自杀。
三月,朝廷首次将武悼皇后的牌位供奉到晋武帝的宗庙里,让她配享武帝祭祀。
庾翼镇守武昌时,当地多次出现怪异现象,他便想把镇守地迁移到乐乡。征虏长史王述写信给庾冰说:“乐乡距离武昌有一千多里,数万士兵突然迁移,还要修建城墙营垒,官府和百姓都会承受巨大的劳役。此外,江州需要逆江而上数千里,为乐乡的军府供应物资,徭役会增加一倍。况且武昌本是江东镇守防御的中心,不只是抵御长江上游的敌人而已;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传递消息、快速驰援都很方便。如果迁移到乐乡,那里地处西部边境,万一长江沿岸发生变故,两地无法相互救援。地方上的重要将领,本就该驻守在要害之地,形成内外呼应的局势,让敌人的觊觎之心不敢萌生。从前秦始皇忌惮‘亡胡’的预言,最终却为刘邦、项羽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周宣王厌恶‘檿弧箕服’的歌谣,反而酿成了褒姒乱周的灾祸。所以通达事理的君子,会坚守正道行事,那些祈福避灾的做法,都不会采用;当前应选择符合治国常理的举措,为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朝廷大臣讨论后也认为王述的话有理,庾翼于是放弃了迁移的打算。
夏季五月,晋成帝(司马衍)身体不适;六月初五(庚寅日),病情加重。有人伪造尚书府的文书,下令宫门不得让宰相进入,大臣们都惊慌失色。庾冰说:“这一定是假的。”于是派人追查,发现文书果然是伪造的。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弈,当时都还在襁褓之中。庾冰自认为兄弟几人掌权已久,担心皇帝去世后,自己家族与皇室的亲属关系逐渐疏远,被他人离间,便屡次劝说皇帝:“国家面临强敌,应当立年长的君主。”他请求立皇帝的同母弟、琅邪王司马岳为继承人,皇帝同意了。中书令何充说:“父子相传是先王定下的制度,改变这一制度的人,很少有不引发战乱的。从前周武王不把王位传给贤明的弟弟周公,并非不疼爱弟弟,而是为了遵守礼法。如今若是琅邪王继位,年幼的皇子该如何安置!”但庾冰不听。随后,朝廷下诏,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同时让司马弈过继给已故的琅邪哀王,继承琅邪王爵位。六月初七(壬辰日),庾冰、何充与武陵王司马曦、会稽王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一同接受皇帝遗诏,辅佐新君。六月初八(癸巳日),晋成帝去世。成帝幼年继位,起初未能亲自处理朝政;等他长大成人后,颇有勤俭的品德。
六月初九(甲午日),琅邪王司马岳登基称帝(即晋康帝),宣布大赦天下。
六月十四(己亥日),朝廷封成帝之子司马丕为琅邪王,司马弈为东海王。
康帝在守丧期间沉默少言,将朝政托付给庾冰和何充。秋季七月初一(丙辰日),朝廷将成帝安葬在兴平陵。康帝步行送葬,到阊阖门后,才换乘素色车子前往陵墓所在地。葬礼结束后,康帝在朝堂召见大臣,庾冰、何充陪坐在旁。康帝说:“我能继承大业,全靠二位的力量。”何充说:“陛下能登基,是庾冰大人的功劳;如果当初听从我的建议(立皇子为继承人),恐怕就见不到如今的太平局面了。”康帝面露惭愧之色。七月初四(己未日),朝廷任命何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的晋陵诸军事,兼任徐州刺史,镇守京口,这是为了避开庾氏家族的势力。
冬季十月,前燕王慕容皝将都城迁到龙城,在境内宣布大赦。
建威将军慕容翰对慕容皝说:“宇文部强盛已久,屡次成为我国的祸患。如今逸豆归篡夺王位,部众并不归附他。加上他资质平庸、见识浅薄,手下将帅没有才能,国家没有可靠的防御力量,军队也没有整齐的编制。我曾在宇文部待过很久,熟悉那里的地形;他们虽然表面依附强大的羯人(指后赵),但两地相隔遥远,声势无法呼应,无法获得有效救援;现在如果攻打他们,一定能百战百胜。但高句丽距离我国很近,一直有觊觎我国的野心。他们知道宇文部灭亡后,灾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必然会趁虚而入,偷袭我们没有防备的地方。如果留下少量兵力防守,不足以守住国土;留下大量兵力,进攻宇文部的兵力又不够。高句丽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应当先消灭它;看它的实力,一次进攻就能攻克。宇文部是只懂自保的敌人,一定不会远道而来争夺利益。攻克高句丽后,再回头攻打宇文部,就像翻手一样容易。平定这两个国家后,就能占据东海的全部利益,国家富足、兵力强盛,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就可以图谋中原了。”慕容皝说:“好!”于是决定攻打高句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m.2yq.org)资治通鉴新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