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主任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从桌子后面站起来,几个大步跨到王超面前,一把握住王超的手,用力地摇晃着,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王超同志!好!太好了!太好了!我……我代表街道工委,代表组织,更代表灾区受苦受难的同胞,谢谢你!谢谢你这份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心意!你这觉悟,你这风格,实在是……太高了!是我们全体青年学习的榜样!”
王超脸上依旧保持着,那份恰到好处的、谦逊而不失沉稳的笑容,他微微欠身,对着主任,也像是向着周围所有震惊的目光解释道:“主任,您言重了,各位乡亲邻里也都太抬举我了。其实没什么,就是前阵子运气好,碰巧帮了几个大单位解决了点他们急需的、不太好找的物资问题,人家领导照顾,给了一笔还算丰厚的酬劳。这钱,说白了,也算是意外之财。现在国家有需要,同胞有困难,正是它该派上用场的时候。钱放在家里,也就是一堆纸,躺在炕席底下睡觉;拿出来,用在救灾救急的刀刃上,才能让它活起来,才有真正的价值。我觉得,这比什么都值得。”
他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既巧妙地解释了巨额资金的来源,又极力淡化个人色彩,将捐款行为拔高到“物尽其用”、“为国分忧”的层面。
众人听他这么一解释,虽然心底那点羡慕甚至淡淡的嫉妒仍在,但更多的,确实转化为了深深的佩服和感慨。
能将如此一笔“巨款”毫不犹豫、甚至可以说是云淡风轻地捐出来,这份心胸,这份气魄,这份对钱财的态度,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就连之前可能存有疑虑的人,此刻也说不出什么挑剔的话来。
李秀兰和王建国站在一旁,也被儿子这石破天惊的手笔震得一时回不过神。五十块!那可是五十块啊!
但当他们看到儿子在面对街道主任和众多街坊时那从容不迫、对答如流的样子,听到周围人那从最初纯粹的震惊逐渐转为由衷的赞叹甚至仰视,他们心中那份本能的对“露富”的担忧,渐渐被一种更强烈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骄傲所取代。
儿子,真的长大了,他的世界,他的格局,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这方小天地的想象。他不仅有能力,更有担当!
王超这五十元的“深泉”喷涌,瞬间将本次街道募捐活动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也让他“仗义疏财”、“思想觉悟高”、“青年楷模”的名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传播开来。
这背后,固然有他真心想为灾区同胞尽一份心力、希望那些微薄的物资能更快更早到达灾民手中的原因,但同时,这也无疑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效果极佳的“形象投资”和“声誉构建”。
在这个集体主义精神高涨、个人声誉与集体评价紧密挂钩的年代,一个好的名声、一个正面的、高大的公众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无形资本和护身符,能在未来许多方面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和认可。
捐款活动在一种略显亢奋和议论纷纷的气氛中结束了。王超一家几乎成了所有人目光追逐的焦点。回家的路上,不断有相熟或不相熟的街坊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言语间充满了敬佩,目光里带着审视、好奇,以及更多的赞叹。
“建国,秀兰,你们养了个好儿子啊!”
“超儿,好样的!给咱们这条街争光了!”
王玥还沉浸在自己捐钱被表扬的快乐里,叽叽喳喳地跟王刚描述着那个叔叔是怎么夸她的。王刚也与有荣焉,走起路来都虎虎生风。李秀兰和王建国脸上带着光,虽然话不多,但那微微扬起的嘴角和挺直的脊梁,无不显示着他们内心的激动与荣光。
王超走在家人中间,感受着周围空气里那微妙而明显的变化,心中却是一片澄澈的平静。他
知道,这次公开的、带有一定表演性质的巨额捐款,与之前那次完全匿名的、只为解决问题的物资捐赠,性质不同,目标和效果也互为补充。
一个在暗,实惠直接,解燃眉之急,不图名利;一个在明,赢得官方认可、民间声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两者结合,如同暗流与明泉,共同作用,让他在这个注重集体和声誉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得更稳,根基扎得更深,也为未来可能进行的更大胆、或更需要公众理解的行动,铺垫了更为坚实和友善的舆论土壤。
当然,他更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这次的高调亮相,必须要有足够的低调行为来平衡和沉淀。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需要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引开,重新回归到默默巩固家庭基础、细心经营人际关系,以及更重要的,是寻找更稳妥、更隐蔽、也更具有可持续性的财富积累渠道上来。
第三十五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