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笑了笑,没接这话茬,只是说:“能用上就好。价格您看着办。”
“放心,亏不了你。”老陈爽快应下,随即又压低声音,“对了,你之前提醒我留意政策风向,我打听了一下,上面确实有风声,可能要进一步鼓励手工业和发展地方小工业,解决就业和物资短缺问题。你帮街道搞的那个米粉加工组,路子走对了,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大的机会。”
王超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这与他的判断相符,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
从老陈那离开,王超又去了一趟街道米粉加工组。如今这里已经步入正轨,二十多人分工合作,切割、晾晒、捆扎,井然有序。空气中弥漫着米浆的清香。马主任正好也在,看到王超,立刻笑着迎上来。
“小王,来得正好!正要跟你说个好消息,加工厂的林科长对我们送去的米粉质量很满意,打算下个月开始,给我们增加百分之三十的订单!”
“太好了!这说明咱们街道的工人干得好!”王超也为他们高兴。
“这多亏了你当初牵线,还有你提醒的那些卫生、标准的注意事项。”马主任真心实意地说道,接着话锋一转,“不过,订单增加了,咱们现在的场地和有些工具就有点紧张了。特别是切割用的刀和尺,磨损得厉害。”
王超心中立刻想到了空间里那些从盲盒开出的、质量极好的小工具。他沉吟一下,说道:“工具的问题,我来想想办法。我认识一个朋友,或许能弄到一些质量不错的替换工具,价格应该也公道。”
“那敢情好!又要麻烦你了!”马主任如今对王超的能力已是深信不疑。
离开加工组,王超走在回院的青石板路上,思绪翻涌。盲盒的开出的物资,为他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筹码。电池、工具、小五金可以通过老陈变现,积累资金。而像那些缝衣针、优质剪刀,则可以适度地、以合理的方式补充给街道的缝纫社和米粉加工组,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与街道的关系。那包外国蔬菜种子,或许可以找个机会,以“农科所朋友赠送的新品种”为名,让家里或者信得过的邻居试种一下,如果成功,也是一条路子。
至于那些过于超前的物品,则必须牢牢锁在空间里,等待也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使用时机,或者找机会彻底销毁。
同时,老陈提到的政策风向,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街道生产组目前只是承接最基础的加工环节,利润微薄。如果政策进一步放开,或许有机会利用系统的物资和技术信息(比如那些工具书),帮助街道乃至南水县,搞一点技术含量稍高、利润也更可观的小商品生产?
他想起之前秒杀到的那本《简易农机维修与改造》,里面有一些关于改良传统农具、制作小型脱粒机、碾米机的思路,虽然简单,但若能实现,对农村生产的效率提升将是巨大的。这或许是一个可以长远谋划的方向。
回到自家小院,夕阳的余晖给院落镀上一层金色。妹妹王玥正在院里写作业,用的是他之前“淘换”来的铅笔和笔记本,神情专注。母亲在厨房忙碌,传来锅碗瓢盆的轻响和饭菜的香气。一副安宁祥和的景象。
王超深吸一口气,将纷繁的思绪暂时压下。无论外界有多少机遇与风险,守护好眼前这份安宁与幸福,始终是他最重要的目标。而系统、人脉、以及对时代的洞察,都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
他看了一眼系统空间里那依然堆积如山的盲盒,以及分门别类放好的各种物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审慎。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下一步,就是稳妥地消化这批盲盒带来的资源,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寻找下一个能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求更好结合的节点。
第五十二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