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一边听,一边不时点头,他随手拿起旁边记录米浆交接和结算的简易台账翻了翻,上面字迹工整,条目清晰。他又走到正在忙碌的工人身边,看了看他们操作切割台和捆扎米粉的熟练动作,甚至和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工简单聊了几句,询问她现在的收入和之前有什么变化。
女工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她告诉陈书记,现在在加工组干活,加上她婆婆也接了磨米浆的活儿,家里收入增加了不少,日子宽裕多了,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陈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视察结束后,领导们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清理出来的一间临时办公室里,开了一个简短的现场会。
陈书记首先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的探索:“你们这个‘群众外包’的办法,好啊!非常好!它解决了我们当前很多街道、乡镇小集体生产普遍面临的资金不足、设备缺乏的困难,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组织了起来,形成了规模效应!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小革新,更是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大创新!它充分证明了,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特意看向王超:“王超同志,你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开阔,敢于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心中装着群众,知道如何把个人的智慧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这样的青年干部,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地区专署的领导也纷纷表示,这个经验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要求城关区和南水县好好总结,形成详细材料上报,争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马主任激动得满脸放光,连声道谢。王超则保持谦逊,表示这都是在街道领导和上级支持下,集体努力的结果。
领导们的车队离开后,整个新厂区沸腾了!县委书记和地区领导的肯定,如同最强劲的兴奋剂,让所有工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王超的名字,随着这次高规格的视察和肯定,真正意义上在南水县乃至地区层面“响”了起来。他不再仅仅是街道能人,更是被县委书记亲口表扬、被认为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典型”。这份沉甸甸的认可,是一张无比光鲜的名片,也是一道无形的护身符。
王超站在宽敞的新厂区中央,听着工人们的欢声笑语,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地面,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知道,“群众外包”这颗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已经星火燎原,为他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未来的道路,必将更加宽广,但也需要他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去行走。
第六十一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