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连平见闻
在连平招待所那张坚硬的板床上,王超却睡得出奇香甜。连日奔波积累的疲惫,终于在这样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里得到了释放。第二天清晨,他是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声唤醒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在房间里投下温暖的光斑。
同屋的老周,还在打着均匀的鼾声,嘴角甚至挂着一丝晶亮的口水。王超轻手蹑脚地起身,没有惊动他。简单洗漱后,他站在窗边,深吸了一口清晨凉爽的、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意识沉入系统界面。
今日秒杀已然刷新。
【飞鸽牌自行车票3张】,0.01分。
【沪市大白兔奶糖20斤】,0.01分。
【全国粮票(通用)100斤】,0.01分。
王超目光一扫,心中微动。自行车票和全国粮票,可是紧俏货,奶糖能给家里弟妹解馋,送人佳品。意识微动,三分钱扣除,三样物品悄然入库,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
接着,他仔细“翻阅”昨天秒杀到的【地方特产信息一份(粤北地区)】。那信息流简洁明了:连平紫皮大蒜出名,新丰香菇是好东西,还有翁源李子、南雄板鸭……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钱副科长顶着两个还没完全消下去的黑眼圈,对聚在走廊的众人嘱咐:“同志们,大家就在附近转转,别走远了,注意安全,尤其要保管好介绍信!”
“知道了,钱科长,您就放心吧!”老周一边伸着懒腰一边应和,显然睡饱了精神头不错。
王超揣上两包之前准备的“大前门”香烟,溜溜达达地走出了招待所。街道两旁多是灰扑扑的砖瓦房,早上的集市已经热闹起来,空气中混杂着蔬菜的泥土气、淡淡的牲畜味和各种听不懂的粤北方言叫卖声,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王超在集市里慢慢转悠,目光敏锐地扫过一个个摊位。很快,他就被一堆堆紫皮大蒜吸引了注意。这些大蒜确实如信息所说,个头饱满,色泽鲜亮。
他走到一个刚卖完一担青菜、正坐在扁担上歇脚的老农旁边,递上一根烟,用带着江西口音的普通话搭话:“老叔,歇着呢?您这大蒜长得可真好,颗颗饱满。”
老农看起来五十多岁,脸膛黝黑,布满皱纹。他接过烟,没有立刻抽,而是熟练地别在耳朵上,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后生仔,有眼光!这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用的是农家肥,味道冲,够劲!”
王超自己也点燃一根烟,顺势蹲了下来,像是拉家常:“老叔,咱这大蒜这么好,供销社收的话,啥价钱啊?”
一听这话,老农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叹了口气:“唉,收是收,价钱压得低哩!辛辛苦苦种一季,也落不下几个钱。可不卖给他们,咱这平头百姓的,又能卖给谁去?”他摇摇头,语气里透着无奈。
“是啊,咱们农民不容易。”王超附和着,又递过去一根烟,“我听说,有些外地来的同志,也喜欢咱这的大蒜?”
老农这次把烟点着了,深吸一口:“是有,零散买些自己吃。量大了,他们也带不走,路上就耽搁坏了。”他看了看王超,“后生仔,你不是本地人吧?听口音像北边来的?”
“嗯,跟着单位出来学习学习的。”王超含糊地应道,通过闲聊,他对连平大蒜的产量、品质和面临的销售困境,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他又转了转,跟几个不同的摊主搭话,情况都大同小异。
中午回到招待所吃饭,伙食明显比路上好了不少,居然有一小碟炒肉片,虽然肉片薄得透光,但总算见了荤腥。老周一边扒拉着饭菜一边说:“这连平招待所还行,比龙南那个强多了!”
李大姐也点头:“是啊,昨晚总算睡了个安稳觉。”
饭后,钱副科长把大家召集到他房间开了个小会。他神色比上午严肃了些:“同志们,我们现在已经深入粤北地界了,这里的情况比我们南水要复杂一些,方言多,人员往来也多。我强调几点纪律: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单独远离驻地,特别是晚上;第二,注意言行举止,不该问的不同,不该说的不说,要维护我们南水干部的形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介绍信、钱票务必贴身放好!”
他环视一圈,见大家都认真听着,才继续说道:“明天早上七点,我们准时出发,前往新丰县。大家今天下午可以在附近再转转,熟悉一下环境,但务必在晚饭前回来。都清楚了吗?”
“清楚了!”众人齐声应答。
散会后,老周打着哈欠说:“你们去吧,我这把老骨头得再歇歇,养足精神明天好赶路。”小刘和李大姐则约着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什么本地特色的稀罕玩意儿。王超表示想再去集市上仔细看看。
他再次来到集市,这次目标明确。他找到一个看起来比较实在的大蒜摊主,摊主是个话不多的中年人。
“同志,你这大蒜怎么卖?”王超指着那堆紫皮大蒜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