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交流会的序曲
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滑过,转眼便到了地区工业局经验交流会的前夕。王超将誊写工整、反复修改确认的发言稿仔细收好,又检查了一遍准备带去的几瓶小鱼仔罐头样品和简要的技术说明材料。
傍晚回到家,院子里飘着饭菜香。李秀兰见他回来,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笑:超儿回来了,快洗手吃饭。今天买了条草鱼,红烧了给你补补,听说你明天要去地区开会,费脑子呢。
王超心里一暖:妈,就是去开个会,不费什么事。
王玥从屋里跑出来,扯着王超的衣角:大哥,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吗?
不算太远,去地区开会,过两天就回来。王超揉了揉妹妹的头发。
王刚也从里屋探出头,好奇地问:地区是不是很大?比咱县城大多了吧?
姐姐王红正在摆碗筷,闻言笑道:超儿是去办正事,你以为去玩呢?快过来吃饭。
饭桌上,红烧草鱼是主菜,配上2个炒青菜、一碗竽头汤和一大盆米饭,算是难得的丰盛。王建国今天似乎心情也不错,多吃了半碗饭,还难得地问了句:去地区开会,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准备好了,爸。王超应道,就是去介绍一下我们厂里怎么搞技术革新、降低成本的事儿。
嗯,好好说,别夸大,有一说一。王建国叮嘱了一句。
王红给王超夹了块鱼肚子上的肉:超儿,出门在外自己当心点。
王超点点头,他知道家人的关心。这也正是他准备发言稿时始终坚持的原则——务实,不喜虚言。
饭后,王超回到自己房间。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再次凝神进入系统空间。明天要去地区,虽然行程短暂,但多做些准备总没错。他检查了一下空间里的物资,特别是那些便于携带、关键时刻或许能派上用场的东西,比如压缩干粮、指南针,还有那把他一直小心存放、从未动用过的56式训练用步枪。当然,后者是绝对不能见光的,只是作为一种极端情况下的心理保障。
退出系统后,他再次拿出那份发言稿,借着油灯的光,轻声演练了一遍,确保语言流畅,重点突出,时间把握得当。直到感觉胸有成竹,他才吹熄了油灯,躺到床上。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超就起来了。他轻手轻脚地洗漱完毕,李秀兰也已经起身,正在厨房给他准备路上吃的干粮——几个用布包好的米糕。
妈,不用带这么多,路上就一上午功夫,中午就能到地区了。王超说道。
带着踏实,万一路上饿了呢?李秀兰不由分说地把包好的米糕塞进他手里准备的布兜里,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
王超心里热乎乎的,接过布兜。他没有再推辞,这是母亲的心意。
他回到房间,只往旅行袋里象征性地放了两件换洗衣服装样子,发言稿、样品材料和其他必需品都直接收进了系统空间。提着轻便的行李和母亲准备的干粮兜,他走出了家门。清晨的街道上行人稀疏,空气中带着露水的湿润。他需要先去县工业局集合,然后统一乘车前往地区。
来到工业局大院,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候了。马向前也在,他穿着一身半新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到王超,立刻招手让他过去。
超儿,来了!准备得怎么样?马向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洪亮,显得精神头很足。
都准备好了,马科长。王超答道。
好!这次可是露脸的机会,咱们南水县就你们食品厂和纺织厂两个单位被选上发言,好好讲,给咱们县争光!马向前显得比王超还兴奋。
王超看到纺织厂的厂长也来了,是个五十多岁、面容和善的女同志,姓余。两人互相点头致意。除了他们这几个去发言的,同行的还有县里主管工业的一位副县长和工业局的几位干部,算是阵容齐整。
人到齐后,大家登上了一辆略显陈旧的中型客车。车子发动,发出沉闷的轰鸣,缓缓驶出了县城,沿着崎岖不平的沙石公路,向着地区所在的方向驶去。
王超靠窗坐着,看着窗外熟悉的景物逐渐后退,田野、村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2次离开南水县。心中不免有些许新奇,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整个南水食品厂,乃至南水县的脸面。
车厢里有些嘈杂,几位干部在低声交谈,讨论着地区可能的新动向和对各县工业发展的新要求。马向前偶尔插几句话,显得消息灵通。王超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观察着,汲取着有用的信息。
路程虽然有些颠簸,但还算顺利。临近中午时分,客车便驶入了地区所在的城市。相比于南水县的朴素安静,这里显然繁华许多,街道更宽,楼房更高,行人也更加匆忙。客车最终在地区招待所门口停下。
安排住宿时,王超和马向前被分在了一个双人间。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众人在招待所简单用了午饭,稍事休息后,带队的副县长便召集所有人在招待所的会议室开了个短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