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新途与暗流
青山之行的惊悸,在那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和茅台酒中,似乎被暂时熨帖、深埋。第二天,王超在晨曦中醒来,窗外是熟悉的市井声响,昨夜杯盘狼藉的痕迹早已被他收拾干净,东厢房内只剩下淡淡的炭火气,提醒着昨日的不同寻常。
他照例凝神,光屏浮现。【一分钱秒杀区】是【富强粉50斤】、【的确良布匹(藏青色,10米)】、【民用老虎钳2把】。【一元钱秒杀区】则出现了【便携式军用电台(损坏状态)1部】和【1955年全新未流通分币(1分/2分/5分混合)100元】。
支付完成,物资入库。王超的目光在那部损坏的军用电台上停留片刻,这东西在这个年代是绝对的违禁品,损坏状态反而减少了风险,或许将来有机会研究或处理掉。而那100元全新分币,面值虽小,但全新未流通,在收藏者眼中或许别有价值,他暂时不动。
起身穿衣,母亲李秀兰已经在灶台边,用昨天他“朋友”捎来的新米熬粥,满屋清香。
“超儿,你那些朋友……路子是真广。”李秀兰一边搅动着粥锅,一边忍不住感叹,“昨晚上那香味,我在屋里都闻着了,你爸都说香。”
王超笑了笑,没接话,心里却想,这才只是开始。
到了食品厂,气氛比前几日明显活络了些。烘烤车间里,何师傅正带着几个徒弟,按照新定下的参数,小批量试制烘干小鱼仔。浓郁的干香弥漫开来,引得路过的工人频频侧目。
“厂长!”何师傅见到王超,立刻捧着一把刚出炉、色泽金黄均匀的小鱼仔过来,“您再尝尝,这批稳定性好了很多!”
王超拈起几条放入口中,咔嚓脆响,干香麻辣,咸淡适中,口感统一。“很好!何师傅,就是这个标准!抓紧时间,尽快形成稳定的生产流程。”
“您放心!”何师傅信心满满。
包装车间那边更是热火朝天。刘主任和周小虎组织了一批手脚麻利的工人,正在学习竹筒的清洗、消毒、装料和木塞蜡封。地上堆满了处理好的竹筒,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和蜡油的味道。
“厂长,您看,”刘主任拿起一个封装好的竹筒,用力晃了晃,又仔细检查蜡封接口,“我们试了各种颠簸,只要蜡封到位,基本不漏气不漏油。就是这效率,比玻璃瓶灌装慢不少。”
“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可靠。”王超肯定道,“先保证质量,效率可以慢慢提升。周小虎,这次你立了大功,奖励不会忘。”
周小虎激动得脸通红,搓着手连连道:“谢谢厂长!都是应该做的!”
看着两条生产自救的路线都步入正轨,王超心中踏实了不少。他回到办公室,刚处理完几份文件,厂办小李就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和紧张。
“厂长,外面都在传,公安局昨天有大队人马出城,好像是往青山方向去了!今天早上才回来,听说……还抓了人,缴获了东西!”
王超心中一震,面上不动声色:“哦?有这种事?消息可靠吗?”
“八九不离十!我有个远房表哥在公安局后勤,听他透露的,说是端了个敌特据点,跟玻璃厂破坏案有关!”
王超点点头:“知道了。这种消息,外面传传就算了,我们厂里不要议论,抓好生产。”
“是,厂长。”小李识趣地退了出去。
关上门,王超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扑扑的厂区,心情复杂。匿名信起作用了,公安机关行动迅速,端掉了那个据点,抓住了那三个匪徒(他希望是全部)。这意味着潜在的威胁被清除,他们四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玻璃厂破坏案也可能因此告破。但同时也意味着,那批金条和文件的来源彻底断了线索,永远成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秘密。
下午,王超抽空去了一趟烘烤车间。第一批小批量试产的烘干小鱼仔已经包装完毕,用的是简易的防油纸袋,外面套上一层牛皮纸袋,用纸绳扎口。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密封防潮测试表现不错。
“厂长,咱们这新产品,叫个啥名好?”何师傅拿着一个纸包,问道。
王超想了想:“就叫‘南水香酥鱼干’吧,突出咱们本地特点和口感。”
“南水香酥鱼干……好!响亮!”张保国在一旁附和。
王超拿起一包,掂了掂,分量轻,便于携带。“张主任,何师傅,这批试产品,先给厂里职工每人发一包,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听听反馈。另外,准备一些,我带着去地区开会的时候,给兄弟单位的朋友们也尝尝鲜。”
他打算用这种不起眼的方式,先小范围试探市场反应,也为后续可能的销售铺路。
傍晚下班,王超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骑着车在城里转了一圈,特意从公安局附近经过。大门外一切如常,看不出任何异样,但他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张气氛在弥漫。他看到两个穿着中山装、气质明显不同于普通公安的人从里面走出来,低声交谈着,表情严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