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烂摊子
地区工作组的组长姓郑,是个面容严肃的老同志。他带着王超在厂区里转了一圈,最后在一间临时收拾出来的办公室前停下。
马厂长在里面,你们先认识一下。郑组长推开门,玻璃厂今后的工作,主要就靠你们二位配合了。
办公室很简陋,一个穿着灰色列宁装、梳着齐耳短发的中年女同志正伏在桌前看文件。听到动静,她抬起头,露出一张略显疲惫但眼神锐利的脸。
马清波同志,这位就是新调来的副厂长王超。郑组长介绍道,王超同志,这是马清波厂长,也是刚上任不久。
马清波站起身,和王超握了握手。她的手很有力,说话干脆利落:王超同志,欢迎你来玻璃厂。郑组长说得对,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懂生产的干部。
郑组长交代几句就离开了。马清波请王超坐下,直截了当地说:王超同志,我也不瞒你。我是从县妇联调过来的,对玻璃生产一窍不通。组织上让我来,主要是负责稳定职工情绪、抓好思想工作。
她苦笑着摇摇头:可现在的玻璃厂,光靠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听说了你在食品厂的事迹,希望你能在恢复生产上多出力。
王超点点头:我会尽力的。马厂长,能不能先给我介绍一下厂里的具体情况?
马清波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材料:这是前任厂长牛大力留下的烂摊子。上个月他向县里报告说恢复了小部分生产,其实是弄虚作假。
她带着王超走出办公室,往车间方向走去:我带你看看实际情况。
走进铸造车间,几个老师傅正围在一个小炉子前忙碌。炉火熊熊,老师傅用长长的铁管蘸取熔化的玻璃液,小心翼翼地吹制着。
这就是牛大力所谓的恢复生产马清波指着那几个老师傅,让老师傅们用手工方法做几个玻璃瓶,应付上级检查。真正的生产线全停着。
一个老师傅看见他们,放下手中的铁管走过来:马厂长。
刘师傅,这是新来的王副厂长。马清波介绍道,这位是刘明德师傅,厂里的老技术员。
刘师傅约莫五十多岁,手上布满老茧。他擦了擦汗,对王超说:王副厂长,不是我们不想恢复生产。主要设备都被破坏得很严重,特别是三号窑炉,炉膛都裂了,不彻底重修根本不能用。
其他设备呢?王超问。
制瓶机、退火窑、切割机,没一样完好的。刘师傅叹气,关键是懂维修的技术员都被抓了。我们现在是看着设备干着急。
王超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糕。主要生产设备都被破坏得很专业,显然是懂行的人干的。
现在厂里还有多少技术工人?王超问马清波。
在册职工二百八十六人,真正懂技术的不到三十人。马清波翻着手中的花名册,原来的工程师、技术员,有七个因为涉案被抓,剩下的也都人心惶惶。
王超沉思片刻:马厂长,我想找几个老师傅单独谈谈,了解下具体情况。
没问题。马清波很支持,需要我陪同吗?
不用,您先忙。
王超在刘师傅的引荐下,找到了几位在厂里干了十几年的老工人。他们在车间角落找了个安静地方,王超开门见山:各位老师傅,我是来解决问题的。希望大家跟我说实话,玻璃厂到底还有没有希望恢复生产?
老师傅们互相看了看,最后刘师傅先开口:王副厂长,说实在的,难啊。设备损坏太严重,地区来的工程师看了都摇头。关键是现在厂里懂技术的人太少了。
如果设备能修好,你们能不能把生产搞起来?王超问。
另一个老师傅说:要是设备完好,我们这些老骨头带着年轻人干,没问题。玻璃生产的流程我们都熟。可现在......
我明白了。王超点点头,也就是说,关键在设备维修。
对,可这维修......刘师傅欲言又止。
王超知道他的顾虑。在现在这种敏感时期,谁也不敢轻易表态,生怕承担责任。
傍晚,王超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李秀兰正在厨房做饭,见他回来,关切地问:超儿,新单位怎么样?
王超摇摇头:比想象的还麻烦。设备损坏严重,懂技术的人又少。
王建国从里屋出来,听到他的话,说道:万事开头难。你在食品厂不也是从零开始的?
爸说得对。王超在饭桌前坐下,只是玻璃厂的情况更复杂。
第二天一早,王超准时来到玻璃厂。马清波已经在办公室了,桌上摊开着各种报表。
王超同志,你来得正好。马清波说,我刚接到县里的通知,要求我们尽快拿出恢复生产的方案。
她揉了揉太阳穴:可我们现在连个像样的技术员都没有,这方案怎么拿?
王超在她对面坐下:马厂长,我昨天和几位老师傅谈过。他们认为只要能解决设备维修的问题,恢复生产是有可能的。
设备维修......马清波苦笑,地区派来的工程师说,至少要三个月才能修复主要设备。这还得是在有足够技术力量和材料的情况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2yq.org)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