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敢给“太平”泼冷水,才是真宰相!
李沆当宰相时,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西北正在打仗,两人有时忙到很晚才能吃饭。王旦叹气说:“咱们啥时候才能安安稳稳迎来太平,能轻松清闲几天啊?”
李沆说:“现在有点忧虑、忙点事,刚好能让人保持警惕。将来要是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就没事。老话讲‘外面安宁了,内部必定会有隐患’。就像人得了病,只要病在眼前,就会想着忧心治疗;我要是死了,你肯定会当宰相。到时候要是跟辽国和亲,一旦边境没战事,恐怕皇上会慢慢生出奢侈享乐的心思!”王旦当时没把这话当回事。
李沆还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作乱、不孝作恶的事上报给皇上,皇上每次听了都脸色大变,心情沉重。王旦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烦扰皇上,而且丞相总奏报不好的事,会扫皇上的兴”。
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得让他知道天下有多艰难,心里常存忧虑敬畏。不然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就算不沉迷声色犬马,也会忙着修宫殿、扩军队、搞祭祀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我老了,看不到那时候了,这会是你以后的麻烦啊!”
李沆去世后,宋真宗因为和契丹讲和、西夏归降,就开始封泰山、祭汾河,大肆修建宫殿,还钻研早已废弃的礼仪制度,天天忙得没空闲。王旦亲眼看着王钦若、丁谓等人的所作所为,想劝谏却已经参与其中,想辞官又因为皇上对自己很好而不忍离开。这时候他才明白李沆当初的远见,感叹说:“李文靖(李沆谥号)真是圣人啊!”
冯梦龙点评:“留外患防内忧”,古已有之
《左传》里记载: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交战,范文子不想打仗,说“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都没隐患。要是达不到圣人的境界,外面安宁了,内部肯定会出问题。不如放楚国一马,让它成为外部的威胁,好让咱们保持警惕”。晋厉公不听,打败了楚国。回去后变得更加骄横,重用宠臣胥童,杀了郤氏三卿,最后自己也被匠丽杀了。李沆的话,就是源自这个道理。
李沆的智慧,在于他不盼着“表面太平”,反而主动用“烦心事”提醒皇上保持清醒——比起外敌,君主沉迷享乐、朝廷内部腐化,才是更致命的隐患。
【管理智慧】
一、李沆的“居安思危逻辑”:不是故意添堵,是“怕太平把人养废”
李沆天天报坏消息、唱反调,不是跟皇上过不去,而是精准掐住了“人性的弱点——太平容易让人松懈,松懈容易出大问题”。他的思路放现在,就是“团队/企业里的‘刹车手’”,比天天喊“加油”“没问题”的人,更懂怎么护着长远。
1.不盼“绝对太平”:有点外患,是内部的“安全垫”
李沆说“外宁必有内忧”,不是盼着打仗,而是觉得“有个小威胁在眼前,大家才不会躺平”。就像现在公司里,要是某款产品垄断了市场,团队很容易觉得“不用创新也能卖”,最后被新竞品干掉;但要是一直有个强劲对手,反而会逼着团队天天琢磨“怎么改进产品、怎么服务客户”,反而活得更久。
2.敢报“坏消息”:不是扫兴,是帮领导“看见风险”
李沆不报“天下太平”的喜报,反而天天说“哪发洪水了、哪有盗贼了”,不是故意让皇上闹心,是怕皇上“只看光鲜的,看不到藏在背后的坑”。这就像现在的部门主管,明明业绩达标了,却在会上说“客户投诉咱们售后慢、竞品下周要出新品”——不是泼冷水,是提醒大家“别飘,风险就在眼前”,免得下次栽跟头。
3.盯紧“年轻领导”:怕他们“血气方刚,一顺就飘”
李沆特别担心“皇上年轻”,是因为年轻人容易“顺境时冲昏头”——没经历过挫折,一旦太平了,就想搞“大动作”证明自己,最后把资源浪费在没用的事上。这就像现在刚创业成功的年轻老板,赚了第一桶金就想“开10家分公司、投5个新项目”,要是没人拦着,很可能把本金亏光。
二、当代“李沆式防飘”案例:不唱赞歌、敢提风险,帮团队避开“太平坑”
李沆这种“居安思危、敢踩刹车”的思路,现在不管是企业管理、团队带教,还是个人发展,用好了都能“避免被太平养废”——比天天喊“加油”靠谱多了。
案例1:COO天天提“风险”,拦住CEO盲目扩张
某电商公司去年业绩暴涨50%,CEO兴奋得拍板:“趁这势头,开10家线下体验店,再投3个新品牌!” 团队都跟着欢呼,唯独COO(首席运营官)站出来反对:“咱们先别急,现在线下租金涨了20%,很多同行开体验店都在亏;新品牌需要砸钱做推广,咱们的现金流撑不起3个;而且竞品也在布局线下,咱们没经验,很容易栽跟头。不如先开2家试点店,先把现有品牌的服务做好,再看要不要扩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