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不盲“执法”,才是真懂“留余地”!
强盗张海要路过高邮,高邮知军晁仲约估计自己没法抵御,就通知城里的富人拿出金银、丝绸、牛肉、美酒,去迎接慰劳张海。这事传到朝廷,朝廷特别生气,富弼提议要杀了晁仲约。
范仲淹却说:“如果郡县的兵器铠甲足够用来作战防守,遇到敌人却不抵抗,反而去贿赂,按法律确实该杀。但现在高邮没有兵器铠甲,而且从百姓的角度看,拿出财物能避免被杀害抢掠,肯定是愿意的。杀了晁仲约,不符合法律原本体恤民情的本意。”宋仁宗于是赦免了晁仲约。
富弼生气地说:“正想通过这事严明法令,你却多方阻挠,以后怎么整顿众人!”范仲淹偷偷告诉他:“自从祖宗以来,就从没轻易杀过大臣。这是朝廷积累的大德,怎么能轻易破坏?万一以后皇上杀顺了手,恐怕咱们这些人也难保自身安全啊。”富弼当时没认同这话。
后来两人外出巡视边境,富弼从河北返回,到了京城门口却进不去,没法判断朝廷的意图,当晚急得在床边来回踱步,感叹说:“范六丈(范仲淹排行第六)真是有远见的圣人啊!”
冯梦龙点评:范仲淹的“护”,藏着两层远见
一层是护“民情”:他没只盯着“贿赂敌人”的表面错处,反而考虑到高邮“无兵无械”的实际困境,以及百姓“免于劫难”的真实需求,不让法律变成“不顾实际的死规定”;另一层是护“大臣安全底线”:他怕“轻易杀大臣”的先例一开,日后朝廷动辄用杀戮立威,最终危及所有官员,这是从长远守护官场的基本安全。
【管理智慧】
一、范仲淹的“护人逻辑”:不是徇私,是“看实际情况,不硬套死规矩”
范仲淹保晁仲约,绝不是“和稀泥”,而是算透了“律法的根本是护民,不是硬凑形式”——没兵没械还硬扛,只会让百姓送命,晁仲约的“赂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要是按“没抵抗就杀”的死规矩办,反而违背了“保民”的初衷。这放现在,就是“不唯制度死磕,懂灵活处理的务实派”,比“一刀切”的硬茬子,更懂解决问题的核心。
1.先看“实际条件”:没资源硬扛,是“瞎折腾害命”
范仲淹最清楚:晁仲约不是“不想抵抗”,是“没能力抵抗”——就像现在社区遇到暴雨,地下室快被淹了,物业没抽水机,只能先让居民把贵重东西搬出来,而不是硬说“必须守住地下室,不然就罚你”。要是不管实际条件,只按“没守住就处罚”的死规矩,只会让物业瞎折腾,最后还是救不了东西,反而惹民怨。
2.再守“律法本意”:制度是护人,不是“为了罚而罚”
范仲淹说“非法意也”,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律法的目的是“让官员守土护民”,不是“只要没抵抗就杀”。晁仲约虽然没硬打,但他保住了百姓的命和财产,已经达到了“护民”的核心目的。这就像企业里的制度“迟到要扣钱”,本意是“让大家准时上班”,要是有员工因为送突发疾病的家人去医院迟到,还硬扣钱,就是忘了制度的本意,反而会让员工寒心。
二、范仲淹的“远虑逻辑”:不轻易破规矩,是“怕以后反噬自己”
范仲淹劝富弼“别轻杀臣下”,不是“护晁仲约一个人”,是怕“开了坏头,以后没人能保得住”——规矩就像堤坝,一旦有个小口子,后面就会越冲越大,今天能因为“没抵抗”杀晁仲约,明天就能因为“意见不合”杀其他大臣,最后自己也可能栽进去。这放现在,就是“不轻易破坏底线规矩,怕以后自己也踩坑”,比“一时痛快”的人,看得更长远。
当代案例1:企业不“一刀切罚迟到”,护员工心还保效率
某互联网公司有“迟到一次扣50元”的制度,有次程序员小李因为送突发心梗的母亲去医院,迟到了3小时,HR按制度要扣他钱,部门主管却反对:“制度是让大家准时,但小李是为了救母亲,不是故意迟到。要是硬扣钱,大家会觉得公司没人情味,以后谁还愿意为公司拼命?不如把‘特殊情况迟到’纳入制度,让员工提前报备,核实后不扣钱,既守了制度本意,又护了员工心。”
HR听了,没扣小李的钱,还优化了制度。后来公司有员工遇到紧急事,都知道“可以报备不扣钱”,没人再故意迟到,反而因为觉得公司有人情味,主动加班的人更多了——这就是范仲淹“看实际护人”的现代版:不硬套死制度,懂灵活处理,反而能守住制度的核心目的。
当代案例2:领导不“轻易开人”,怕破规矩反噬自己
某销售公司的小王,因为对接的大客户临时毁约,没完成季度业绩,销售总监想“开了小王,杀鸡儆猴”。CEO却反对:“小王之前拿过3次销冠,这次是客户毁约,不是他不努力。要是因为‘一次没完成就开人’,以后大家都会怕‘万一没达标就丢工作’,不敢接难搞的大客户,反而影响公司业绩。而且今天你能因为‘没达标’开小王,明天就能因为‘意见不合’开其他主管,最后没人敢跟你说真话,你自己也会被孤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