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人濮&何无忌&王世充&王守仁:古代“心理战天花板”!凭“忠义鼓气+造假惑敌”,不硬拼也能破强敌
厨人濮:忠义倡众+假传捷报,一介厨子破华氏
华氏背叛宋国,宋公率军讨伐。华登率领吴国援军救助华氏,先在鸿口战败,随后又带着残余部队反败为胜,打败了宋军。宋公吓得想逃跑,厨子濮站出来说:“我是小人物,能为国战死,却不能看着君主逃亡,请您再等等!”
说完他就跑到军中大喊:“举着宋军旗帜的,都是主公的亲信!”士兵们纷纷响应,重新集结。华氏军队向北撤退,宋军立刻追击。厨人濮用衣服裹着一个人头,扛在肩上奔跑,大喊:“抓住华登了!”宋军士气大振,最终在新里大败华氏。
冯梦龙点评:厨人濮一奋力号召,众人就纷纷举旗响应;就像当初王孙贾一声呼喊,街市上的人都露出左臂支持他。忠义之心藏在每个人心里,只是需要有人带头点燃罢了!
何无忌:攻弱舰+诈斩帅,借势瓦解敌军
桓玄战败后向西逃往江陵,留下何澹之驻守湓口。何澹之玩了个花招:在一艘船上摆满华丽的仪仗和旗帜,自己却躲在另一艘船上。当时何无忌想攻打那艘插满旗帜的船,将领们反对:“何澹之不在这艘船上,就算攻下也没用。”
何无忌反驳:“你们说得对,但他不在这儿,守卫肯定薄弱!我们用精锐部队猛攻,一定能拿下这艘船。抓住船上的人后,我们就扬言已经活捉了何澹之——这样一来,我军士气大涨,敌军肯定恐慌;他们一慌,我们再乘胜追击,就能势如破竹!”
果然,宋军一鼓作气攻下了那艘仪仗船,随后大声呐喊:“斩了何澹之啦!”敌军又惊又怕,真以为主帅死了,瞬间溃散。
王世充:找替身+诈擒帅,乱敌阵脚破李密
李密和王世充交战,王世充提前找到一个长得特别像李密的人,把他绑起来藏好。双方激战正酣时,王世充让人把“假李密”押到阵前,大喊:“已经活捉李密了!”手下士兵立刻欢呼万岁,李密的军队瞬间大乱,彻底溃散。
王守仁:斩逃兵+造假牌,攻心奇袭平宁王
王守仁(王阳明)率军和宁王朱宸濠交战,一开始宁王军队气势正盛,再加上风向不利,王守仁的军队稍微受挫。王守仁当机立断,下令斩杀率先逃跑的士兵,知府伍文定等人站在炮火中,奋力督战,士兵们只好拼死抵抗。
与此同时,王守仁让人竖起一块大牌,上面写着“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宁王的士兵看到后,瞬间惊慌失措,军心大乱,纷纷溃散。第二天,宁王朱宸濠走投无路,想悄悄逃跑,看到芦苇丛中有一艘渔船,就大声呼喊摆渡。渔船划过来请他上船,结果直接把他送到了王守仁的中军大营——当时将领们还不知道这事,王守仁的谋略总是这么神出鬼没!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士气低迷+强敌压境”困局,关键在“攻心造势+造假惑敌+抓隙破局”
四人能以巧取胜,核心逻辑高度一致:“不拼兵力硬刚,靠‘调动人心+制造假象+精准抓时机’,瓦解敌军斗志、提振己方士气”:
- 攻心为上,拿捏心理:厨人濮靠忠义唤醒士气,何无忌、王世充、王守仁则利用敌军“怕主帅被俘”“怕大势已去”的心理,制造恐慌;
- 造假惑敌,降低代价:用“假人头”“假帅船”“假替身”“假大牌”等低成本操作,制造“捷报”或“败局”假象,让敌军做出错误判断;
- 抓隙发力,放大战果:厨人濮趁敌军撤退时造势,何无忌趁敌军恐慌时追击,王世充、王守仁趁敌军阵脚大乱时猛攻,用最小代价实现破局;
- 灵活应变,借势而为:根据战场形势快速调整策略,要么提振己方士气,要么打击敌军信心,始终掌握心理主动权。
二、核心启示:遇“士气不足+对手强势”,别硬拼,用“心理造势+精准惑敌”取胜
这种“攻心为上、以巧破敌”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强势+自身士气低”:比如面对强势竞品打压,团队士气低迷,别盲目硬扛。像四人那样:“用‘行业认可、小胜突破’提振团队信心(如厨人濮倡忠义);制造‘竞品核心业务受挫’的假象(如假擒帅),扰乱竞品判断;趁竞品慌乱调整时,集中资源精准突破,抢占市场”;
- 职场攻坚遇“任务艰巨+团队动摇”:比如推进艰巨任务,团队信心不足、有人退缩,别强行施压。可以说:“树立‘标杆案例、阶段性成果’鼓舞士气(如厨人濮举旗);用‘明确奖惩、关键人督战’稳住阵脚(如王守仁斩逃兵);制造‘外部支持到位、阻力即将化解’的假象,打消团队顾虑,推动任务突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2yq.org)智囊里的管理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