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雾中客至
赵军营地的晨雾裹着湿漉漉的寒意,像块浸了水的麻布,沉甸甸地压在帐篷顶上,连帆布的纹路里都渗着水汽。林越蹲在医疗帐篷前的青石上,青石上结着层薄霜,冰得他指尖发麻。他翻看着昨天的记录本,粗糙的麻纸被露水洇得有些模糊,炭笔写的字迹边缘发毛,像被虫蛀过。
最近体弱的士兵越来越多,稍微吹点风就鼻塞咳嗽,嗓子眼像塞了团乱麻,咳起来撕心裂肺。更让人揪心的是伤口愈合——以前五天就能结痂的刀伤,现在拖到七天还渗着黄水,新长的肉芽歪歪扭扭,像地里缺了肥的庄稼,蔫头耷脑的提不起劲。
“又在捣鼓你那些鬼画符?”李敢拄着拐杖走过来,枣木拐杖头在地上敲出“笃笃”的响。他腿上的伤口好了大半,麻布绷带里透出艾草的清香——那是林越昨天给他艾灸时蹭上的,混着他身上的汗味,竟有种奇异的安宁感。军靴踩在结霜的草地上,发出“咔嚓”的脆响,每一步都像踩碎了冰碴,“天还没亮透,就不能歇会儿?你那眼睛,再熬就熬瞎了。”
林越把记录本往他面前推了推,纸页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表格,用炭笔标着“发热”“咳嗽”“伤口化脓”几列:“你看,这三天,新感冒的士兵有十七个,都是平时看着就弱的。”他指尖点在表格最下面一行,那里写着“免疫力低下”,是他用现代术语标注的,随即又想起什么,补充道,“按先生的说法,这大概就是……气虚?”
话音刚落,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雾里钻出来,像老树根摩擦石头的质感,带着泥土和草药的气息:“还算没忘干净。”
林越猛地抬头,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差点从青石上跌下去。雾霭中,一个穿粗麻布衫的老人慢慢走来,衣服上沾着尘土和草屑,肘部磨出了毛边,像个逃难的农夫,可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隔着老远,仿佛就能看透人心底的念头。
“先生?”林越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炭笔“啪”地掉在地上,滚出老远,在霜地上划出道黑痕。扁鹊不是该在百里外的后方药庐吗?那里有暖炉,有干净的药碾,怎么会出现在这枪林弹雨的前线?
扁鹊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秋日里晒干的菊花,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岁月:“听说你在这里用弓弦缝伤口,用蚕茧线救命,倒要看看,我的徒弟是不是把老本行忘光了。”他目光扫过缩在帐篷角落咳嗽的士兵,那些士兵裹着破毯子,像堆蔫掉的菜,最终落在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兵身上,“那孩子,是不是总觉得累,手心出汗,伤口换药时总说疼得钻心,像有小虫子在咬?”
林越点头,后背窜起一股热流——先生刚到,连士兵说疼的细节都知道?
“这就是气虚。”扁鹊走到少年兵面前,枯瘦的手指搭上他的腕脉,手指上的老茧硌得少年兵瑟缩了一下。老人闭上眼睛,眉头微蹙,像在倾听什么细微的声响:“脉细弱如丝,像快断的棉线,气血不足,就像守城的兵丁饿了肚子,别说打仗,连城门都守不住,外邪自然趁虚而入。”
“外邪?”林越下意识地接话,脑子里立刻跳出“病原体”“细菌病毒”这些词,像课本上的黑体字,“您是说,‘气’就像……身体的防御系统?能抵抗这些‘外邪’?”
扁鹊睁开眼,瞥了他一眼,嘴角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赞许,像石子投入静水,漾开一圈浅纹:“总算没白教你。气足,则百邪不侵;气弱,则百病丛生。”他从随身的破布包里掏出一把晒干的艾叶,绿中带黄,叶脉清晰可见,凑近了闻,有股清苦的药香,像雨后的草地:“对付气虚,得温,得补,艾绒是最好的药引子。”
林越看着那些艾叶,突然想起自己前几天做的对照记录——给五个伤口总不好的伤兵艾灸后,他们的伤口红肿消退得快,体温也比没艾灸的稳定。当时只当是巧合,现在听先生一说,才明白这不是巧合。原来,那些他用“免疫力增强”解释的现象,先生早就用“补气”道破了本质,像隔着窗户纸,一捅就透。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刺破云层,像把金剑,照在艾草上,泛着细碎的金光,艾叶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林越捡起地上的炭笔,在记录本的空白处写下:“气=身体防御系统功能?待验证。”他知道,先生的到来,不仅是来看他,更是要给他上一堂关于“传承与理解”的课,这堂课,他等了很久。
第二节 艾绒温元
扁鹊挑了块干净的青石板,是林越平时碾药的那块,边缘还沾着点黄连粉末。他把晒干的艾叶倒在上面,艾叶“簌簌”落下,像撒了把碎绿。老人拿起根光滑的木棒,开始细细碾捣,木棒在石板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在啃桑叶,又像细雨打在窗纸上。
艾叶被碾成絮状,绿得发翠,像揉碎的翡翠,又带着点枯黄的边,是阳光晒过的痕迹。空气中弥漫开浓郁的清香,盖过了营地的血腥味和药味,钻进鼻腔,清清凉凉的,带着点微苦的回甘,让人精神一振,连咳嗽的士兵都忍不住多吸了两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请大家收藏:(m.2yq.org)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